失败所带来的打击后,在百般无奈之下,秦臻也只能迫不得已把自己的目标转移到相比起来稍微简单一点的瓷瓶上面去。
然而非常遗憾的是,即便做出了这样的改变与调整,一直到现在为止,所面对的结果依然还是一连串的失败。
有了如今这般资源,制作琉璃这件事情便顺理成章被秦臻排进了日程安排当中。
现在冬天的生活实在是太过难熬了,而且目前还没有办法能够将之前的那些蔬果好好储存起来留到冬天的时候再拿来享用。
所以,秦臻就想到可以利用琉璃具有聚光的功效,尝试着去建造一个专门用来种植蔬果的大棚。
其实早在西周时期,曾经就有能人,机缘巧合之下成功炼制出了琉璃。
当时这些琉璃制品可是被当作最为宝贵稀有的贡品呈献给了上层统治者,只可惜,后来关于如何炼制琉璃的具体方法却并没有能够流传下来……
秦臻对于炼制玻璃所需的原材料可谓是心知肚明。
然而,他同样知道琉璃在古代之所以未能广泛传播开来,其关键因素在于缺乏一种能够助力燃烧的碱。
要知道,在当时那个年代,开采技术尚不成熟,而这种纯碱通常被用作助熔剂。
可是,那些天然碱要么深埋地底难以获取,要么地处偏远不易寻觅。没有碱,那么所制成的琉璃在透明度方面也会大打折扣。
面对如此困境,他曾试图运用侯氏制碱法来解决这个难题。
但经过数次尝试后,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尽管遭遇挫折,秦臻却依然探索着其他可能的方法。
在此期间,他不仅继续钻研制碱之术,还吩咐手下人建造了一座小型的土质高炉,并采用人工加热的方式来提高温度。
既然在制取琉璃的道路上屡屡碰壁,秦臻决定先尝试制作瓷瓶。
然而,历经这么多次的失败,秦臻对于能否取得成功,他自己也毫无把握。
正当秦臻满心焦虑之时,一阵熟悉的呼喊声从不远处的另一间锅炉房传来:“先生,你们快来看!”
那是张义的声音,听起来充满了抑制不住的兴奋之情。
尽管此时的张义满脸尘土、狼狈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