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渐凉,从大周各州赶过来的学子都聚在了洛阳城内。
不足一年的功夫,洛阳繁华尤甚从前,却另有一副清明之象。
收拾出来的考场和各州郡学馆都焕然一新,这事儿崔耀交给了如今负责民曹等部的尚书王瑞德,由元葳蕤监察验收,似乎给这头回的秋闱科举开了个好头。
元煊调用了禁卫军与北斗军各自巡视监管,戒备森严,所有夹带和作弊的人都被第一时间叉了出去,永不录用。
京中气氛从热闹到肃穆,再到个个翘首以盼,也不过是日之间。
因头年应试的人并不算多,各州按比例录取了二至十人不等,又有尚在戒备战乱之中的州府,全国共取秀才不足百人,至京都应试者只余三十九人而已。[注1]
而三十九人中,与试的女子不过五人,除去一地方豪族之女,无一不是出自京中国子女学。
崔松萝难免沮丧,第一次科举,居然只有这点人,还如此大费周章。
刘文君见状安慰她,“头一回居然能有三十九人,别说我了,就是崔太傅都惊讶居然能有这么多人。”
这话和崔松萝想象的不一样,“是吗?”
她挠挠头,想到后世录取路堪比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科举,又想到加上全国女子,连四十人都没到的程度,握着自己闭着眼睛都能记得数字的国库账册,满脸不可置信,“可这玩意我们可花了不少钱!才选出来这点人!”
“你别忘了,秀才已经能有资格当个八九品的小官吏了。”
崔松萝想了想,“那也是。”
末了她又哀嚎道,“可我花出去了流水的财帛啊!!怎么才选了这么点人,最后都不够补缺的吧。”
“而且女子之中,居然几乎都是高门显贵!一个平民寒门都没有。”
可崔松萝很快自己想明白过来,“女学才兴办多久,那些平民女子哪里有接触的机会,曾经有机会接触书籍的人,早在宫中当从前的女官备选了。”
她碎碎念着,“我不急,我可以等,或许后年,三年五年,总有平民女子考上来。”
可事实总叫人沮丧,她长叹一口气,只觉得浑身没劲儿,想要彻底打破这一切,真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