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重生大明1635 > 第20章 御门听政(1/4)
    翌日一早,蒙蒙晨色中。

    崇祯坐着鸾驾,前呼后拥来到皇极门(今故宫太和门)。

    走下鸾驾,鸿胪寺礼乐四起。

    “皇上驾到!”

    崇祯迈着帝王专属步伐,朝着檐下金台走去。

    于御座坐定,礼乐停止,鸿胪寺高唱百官入班,司礼监众监于金台旁站立。

    丹陛两侧阶梯及广场四周,站满了大汉将军,煞是威风。

    文武众臣沿御道两侧碎步快行,文在左武在右,组成数列队形。

    前面的行至丹陛处驻足,随即整个队伍止步,浩浩荡荡井然有序。

    “百官行礼!”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

    “皇上口谕,百官起!”

    大臣再次高呼: “谢吾皇万岁!”

    而后朝臣们起身矗立,偌大广场中鸦雀无声。

    崇祯放眼望去,黑压压一片,人数起码五六百。

    天还没大亮,万幸无风,不然非得鼻涕喷嚏一把抓。

    这种阵仗有意思吗?有卵用!

    明代早朝规矩很多,都是在殿外广场举行。

    皇帝坐于门檐平台上,称作“御门听政”。

    朱元璋规定,凡在京官员无论品级,都可以上朝奏事,赴京述职者也要上朝。

    有的帝王懒政,早朝几乎形同虚设。

    过去的崇祯比便宜祖宗还勤政,自登基便重拾早朝,且非常重视。

    除早朝之外,大朝(正旦、皇帝生日等)、朔望朝(每月初一、十五)在宫殿内进行,仅为礼节性朝拜,不谈国事。

    北京降水较少,如遇雨雪天气,则顺延改期。

    早朝都是在广场上举行。

    包括后来的螨清同样如此,仅殿门不同,别被电视剧给骗了。

    这时鸿胪寺几个官员,扯起嗓子一一传递: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随后,约莫有三成官员出列,再度跪拜行礼,而后陆续退出御道,转身离去。

    崇祯心中冷哼,特么的。

    这跟网红打卡有啥区别?

    摆个造型拍张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