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重生大明1635 > 第26章 好比在街边打气球(3/4)
它作甚?

    “王恭厂爆炸尔等忘了吗?火药在城中产出绝非安稳之计!”

    众人瞬间会意,火药拿到乡下偏远地儿去,确实更为妥善。

    流民中各类工匠肯定不少,以工代赈,火药厂很快就能建起来。

    西苑官地离京师仅三十余里,尤其驻所附近既隐蔽又有溪流,用作火药厂再好不过。

    “遵旨!”方正化领命。

    崇祯望向崔安,经过小半天接触,发觉这家伙办事能力还行,比掌印张彝宪那死太监强出太多。

    “崔安。”

    “内臣在!”

    “朕看你对兵仗局事务了然于心,朕升你为兵仗局掌印,同时兼任火器厂管事!”

    张彝宪一愣,自己兼的官儿就这样丢了?那些好处今后还咋搞?

    崔安也瞅了他一眼,皇帝要给升官,哪顾得上老上司脸面,慌忙跪地高呼:

    “臣领旨谢恩!”

    “你近日便负责火药生产搬迁,西苑官地有啥事,直接找方正化配合!”

    “臣遵旨!”

    能进得皇帝法眼,预示前途无量,崔安激动万分。

    想了想,崇祯指着桌上的火铳问道:

    “以火器厂能力,此铳每月能生产几何?”

    “禀皇爷,火铳坐班工匠约200,今年从各地将有百余火铳匠前来,可凑足350人,每个工匠两个月可产三支,即每月产出500支上下。”

    “嗯”

    崇祯陷入沉思,如此效率实在太低了。

    “是否乃打造枪管过于耗时?”

    “正是!”

    “你将现有工匠分类造册,比如擅长枪管者,专门打造枪管,各个部件由不同工匠分开制作,最后统一组装!”

    “这”

    崔安大感不可思议,这可是违背祖制啊。

    大明工匠向来都是负责器物的全流程工序,还得刻上名字,这可如何是好。

    崇祯当然知道这些,说道:

    “最多半个月毕懋康就会来京师,朕要大力改良自生火铳,你照办便是!”

    “遵旨!”

    崔安不敢多嘴,反正皇帝说啥就是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