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重生大明1635 > 第52章 度量衡(3/4)
便差距如此之大,对于营造大型器物影响不多,然精细物件却不然,王承恩!”

    “奴婢在!”

    “把朕的火铳拿来!”

    “遵旨!”

    不一会儿,一小太监将燧发枪拿进来。

    “诸位请看,此乃毕懋康去岁发明之自生火铳!”

    说完递给王徵,王徵查看一阵,又递给焦勖。

    “此火铳不需火绳,雨雪天气可照常使用,比火绳枪多出几个部件。”

    众人传看后纷纷点头。

    “依据大明规制,朝廷产出器物需刻上工匠姓名,则需要工匠技术炉火纯青,掌握器物所有工序,然此般极大限制产出量。

    以此火铳为例,擅长打造枪管者仅作枪管,善打弹簧者只打弹簧。

    各部件能相互通用,各位想想,产出会是何般情形?又需要何种先决条件?”

    崇祯带着鼓励的神色道。

    屋内陷入沉寂,十余息功夫后,王徵眼前一亮,焦勖似乎也胸有成竹,两人几乎同时作揖。

    崇祯笑道:

    “你二人一个一个说。”

    “遵旨!”

    王徵开口:

    “禀陛下,如若此般规矩,工匠对某个工序擅长,便可予任用,无需全能技艺,所得工匠将更多。

    工序分开最后组装,产出量必然提高数倍,然先决条件便是统一度量,否则尺寸重量不等,根本无法实现互换!”

    王徵到底是古代科学家,一点就通。

    “王爱卿所言极是!”

    “多谢陛下!”

    “焦爱卿,你说呢?”

    “臣愚钝,侍郎大人所言非虚,臣以为还需深入细化,方可做到真正互换。”

    “是吗?”崇祯假装一问。

    焦勖望了一眼刚上任的侍郎,好像有所顾及。

    崇祯见状,哈哈一笑。

    “焦爱卿,你是怕抢了上官的风头吗?王侍郎与你乃同类人也。”

    “臣不敢!”

    “那就快快道来!”

    “臣遵旨!”

    焦勖指着桌上,朗声道:

    “尺子最小刻度乃寸,秤杆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