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封心思一转,脸上瞬间绽出亲近的笑意。
这笑意仿佛带着春日暖阳的温度,能驱散这夜的丝丝寒意,让人心头不自觉泛起暖意。
他热情洋溢地说道:
“原来是蒯祺兄长,刚刚多有得罪,还望兄长海涵。
封有幸承蒙蒯家相邀,哪有拒绝的道理?”
话落,刘封脚步轻快地向前,伸手自然而熟稔地握住蒯祺的手臂,仿佛两人真是相交多年的挚友。
他的嘴里还念叨着:
“封早闻兄长之名,如雷贯耳,今日得与兄长相见,当真是一见如故!
今夜便随兄长同回襄阳,前往蒯府拜会,聆听诸位长辈教诲!”
说着,便拉着蒯祺抬脚欲走,那急切模样,好似生怕蒯祺下一秒就改变主意。
蒯祺见刘封表情转变得如此迅速,不禁微微一愣,显然没料到刘封态度转变竟如此突兀。
紧接着,他嘴角不自然地抽动了一下,心中暗自嘀咕:
“这刘封果然非比寻常啊!脸皮够厚,行事风格更是让人难以捉摸。
前一刻还对我戒备森严,这会儿就热情似火了。
不过如此能屈能伸,日后说不定真能干出一番大事!”
尽管心中这般想着,蒯祺面上依旧挂着温和的笑容,任由刘封拉着自己,朝着树林外走去。
两人的身影在月色下逐渐模糊,只留下一路看似热络的轻声交谈。
不知情的人瞧见,还真以为他们是相识多年的老友。
随着时间流逝,天色渐亮,晨曦的微光如同细碎的金粉,洒落在襄阳城的大街小巷。
刘封紧紧跟着蒯祺一路疾行,不多时,便来到了襄阳城的城门前。
此时,城门已然敞开,进出的百姓和商贩们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大家都开启了新一天的营生。
刘封跟在蒯祺身后,穿梭在热闹的街道上,不一会儿,便来到了一处看似寻常的宅子前。
这宅子门脸颇为普通,若不是门上高悬着 “蒯府” 二字,任谁都难以将其与襄阳城内声名赫赫的蒯家联系起来。
刘封抬眸仔细打量了一番,便抬脚跟着蒯祺迈进了府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