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房里,徐锦绣将文书折好交到张婆子里手:“娘,这份文书您收好,过些时日咱和梁家一同买了新地,再让五哥一块到官府过明路。”
张婆子神色间难掩激动,却又把文书交还她手里:“这是瑶儿你凭本事得来的买卖,你自个收好就是,日后这些买卖就当做你的陪嫁,将来过明路的事,让你五哥到县城给你跑一趟就是。”
锦绣无奈一笑,坚决把文书塞到老娘手里:“娘,我的陪嫁还早呢,家中买卖怎能光我一人拿着,女儿已经想好了。咱和梁家合作买卖占的七成,有娘的三成,我和五哥一人两成,我的嫁妆就从这两成里赚出来。”
得知闺女的这番安排,张婆子心里说不出的熨贴,眼眶不禁泛起温热。
没曾想,她老婆子有生之年,也能沾上孩子的荣光,心头感慨万千:“好,娘暂且替你收好,日后你随时问娘要回去。”
为了让老娘安心收下文书,锦绣爽快地应下:“好,都听娘的。”
想到今日与梁保长顺利谈成的合作,张婆子别提心里有多高兴,这几天她私下为老五相看的亲事,也有了眉目,脸上不禁带出喜色。
“你五哥的婚事,娘已经看好了,过些日子就能订下,这下咱家可算是双喜临门。”
锦绣不甚意外,如小时候那般,娇软地挽过老娘的手,笑问:“真的?那娘现在总能与我说说,您为五哥相看的是哪家的姑娘?”
其实,徐锦绣心里早猜到老娘为五哥相中的是谁家的姑娘,不出意外,该是阿娘前世就看好的那家姑娘。
奈何,前世因为阿爹的专制,五哥不得已娶了贺金莲,从此落得晚生凄惨。
有了定数的事情,张婆子也就不瞒着,得意笑道:“便是咱村里做豆腐的王家闺女。”
锦绣装出一副意外的神情,仔细思索片刻:“我记得豆腐王叔家的姐姐叫王云,芳龄已有十六。”
张婆子笑眼眯眯地点头,说:“正是,王家丫头比你五哥小两岁,老娘瞧着王家丫头从小性子就沉稳,面相长得极好,又是个能干有主意的,老五讨了王丫头进门,日后有媳妇看着他那不着调的性子,也便安心了。”
锦绣赞同地直点头,“娘,女儿相信您的眼光,您相中的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