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也有一支入秦,在天幕出现后,他们可是每天都是忙的脚不沾地,尤其是从“四大发明”开始,忙碌变得更加具象化。上边的想法,很多都落到他们身上成为任务,但辛苦之余也得到了重用,这也算是痛并快乐着。
现在新的命令下来,他们又得抓紧时间来研究了。
不过,看见这些新奇事物,他们的研究也算是乐在其中。毕竟当今陛下并不喜欢和接受他们的理念,他们还想在这里讨生活,希望有一天他们的理念能够得到君王的重视,也只能尽力去展现自己的价值。发明研究这些东西,勉强也是他们的能力和兴趣所在吧。
更何况,他们也确实是重视民生,“非攻”就是针对战争的破坏性和对民生的重视。现在要他们研究的不是之前的火药,而是现在对农业生产很有帮助的农具,没有人会不高兴。
玉不识讲完这一部分,缓了缓,又继续说道。
【华夏古代农耕工具的演变是从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到商周时期的耒耜,再到春秋战国时期的铁犁牛耕,汉代的安装犁壁、牛耕普遍、耧车和代田法,唐代的曲辕犁和筒车等。
每一次农具的革新都是先辈智慧的结晶。
唐太宗李世民曾在《帝范》中这样写道:“食为人天,农为正本。”
说到这里,我们提一下《帝范》——太宗的那本《帝范》,总结了自己治理天下的经验,包含了对官员选拔、赏罚制度、农业发展等方面的见解,对后世帝王和政治家有着深远的影响。到了现在,《帝范》已经不仅仅只是一部记录李世民治国经验的作品,更是华夏古代政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对于研究唐代及以后时期的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虽然打定主意提到什么就解释什么,但这样好像背书一样的话,还是让玉不识有些心累。
而其他人也不见得很开心。
“《帝范》?”
刘彻看着水幕上介绍的这本书,透露出一丝感兴趣的神色。
“这个李世民也还真敢写啊,《帝范》……他是把自己当做帝王范例吗?”
这样看起来李世民好像很自大骄傲——虽然他确实性格挺骄傲的,但李世民为什么会写《帝范》水幕上并没有列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