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诸朝一起看直播:从诗词到历史 > 第103章 食为人天,农为政本(2/3)
,刘彻的想法还是有些偏了。

    其实李世民的这本《帝范》,是专为太子李治而着,是诫子论政之作,教导他如何治理国家、成为一位有为君主,实为帝王“家训”。只不过影响深远,后来的很多皇帝也多读过这本着作。

    李世民听到这些话也是神情难得有些尴尬,他实在想不到自己为什么会写这样的一本书。

    面对来自既是臣子也是好友等人的目光,李世民索性迎着他们的好奇,只是若无其事的笑了笑,满脸都是和他无关的样子。

    他对于《帝范》并没有那么好奇,倒是挺满意自己庙号的。

    汉太宗孝文皇帝可是一直是他的学习榜样呢。——感觉有被认可。

    【好了,话题有些扯远了,我们说回来。

    唐太宗历史一直重视民生,他会说出这样的话并不奇怪,当然,这也侧面表现了农业在古代的地位。

    我们之前简单介绍了农业用具的演变和发展史,现在我们来具体认识一下其中的一些农具。】

    天幕上之前不断点开的资料渐渐隐去,这是玉不识在清场了。

    然后,她最先放出了一张图,上面有着拆解详细的架构信息,旁边还有使用的示意图,曲辕、短辕、犁盘,是“大名鼎鼎”的曲辕犁——这在她看过的小说中出场次数可不少,尤其是秦汉背景的小说。这也使得她在准备资料时,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它。

    【这是曲辕犁——

    到了汉代,耕犁已基本定形,但汉代的犁是长直辕犁,耕地时回头转弯不够灵活,起土又费力,效率并不高。到了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曾提到长曲辕犁和“蔚犁”,但因记载不详,现人只能推测为短辕犁。到了唐代,耕犁进一步发展,从长曲辕犁发展到了短曲辕犁。

    这短曲辕犁最早出现在唐代后期的江东地区,操作时犁身可以摆动,富有机动性,便于深耕,且轻巧柔便,利于回旋,适宜了江南地区水田面积小的特点。

    它的出现是古代中国耕作农具成熟的标志。】

    玉不识想到书上的知识点,忍不住在后面顺口又补了一句。

    说完才意识到什么,微微停顿了一下,才继续说道。

    【曲辕犁和以前的耕犁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