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一丝浅淡的可惜和遗憾。
前面他说这个宋仁宗反复无常、软弱怯懦,现在看也不是那么恰当。范仲淹的失败,并不是仅仅只有天女提到的那些原因在,宋仁宗的不支持也是断送新政的重要原因。至于为什么不支持这个看起来能为宋朝带来焕然一新发展的新政,或者说,为什么中途改变了主意,除了他听信“谗言”,应该也是其中涉及到了自身利益。
要刘彻来说,既然你一开始有着改革变法的打算,就应该事先准备好,只有权衡过利弊,才能一往无前地进行下去。中途易辙,实在是不中看。
而赵祯看着天女不带过多感情色彩的阐述,心情也是微微起伏波动。
新政带来的好处,他自然是知道的。但有时候,并不是有着好处就能长久的。他坐在这个位置上,需要考虑的事情太多,范希文……他或许是一心为国,可朝堂之上各方势力盘根错节。因为新政,当时朝堂风起云涌、攻讦不断,他虽贵为天子,却也不能不顾朝堂安稳。
他已经有些记不清当时的心情了,现在留下的,也不过是对范仲淹的怀念。或者说,那些逝去的、倚重的老臣,他就没有不怀念几分的。
【从“宁鸣而生,不默而死”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实现变革朝政、革新政局的政治理想这一直是范仲淹的最高人生追求,当时的他遇上了,自然想获得这样放手一搏的机遇。
他成功了,也失败了。
要我说对他的印象,那就借用他的文字吧——“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北宋第一完人,范仲淹并不是名不副实之辈。
借用金代文学家元好问曾经赞叹的话:“有一个人,在市井能成为名士,在州县能成为能吏,在边境能成为名将,在朝堂,他又可以成为千百年难得一见的良相。这个人,是一个高山仰止的榜样,是天世间第一流的人物。”
这个人便是范仲淹,文武双全,为官清廉,心系苍生。
不以贫而自卑,不以困而改志,无愧于心和百姓。】
赵祯看着天幕上属于范仲淹的名字渐渐恢复黯淡,知道天女对他的介绍也就到此为止了。
一时之间,他百感交集。到了最后他忍不住无声叹息,或许,当时的他自觉左右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