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诸朝一起看直播:从诗词到历史 > 第197章 王朝败家子-22-宋徽宗赵佶(1/6)
    “所以这些个‘败家子’,说到底还是都‘败’掉了整个国家?”

    又是起义,现在起义已经快和亡国绑定了,而且北宋在某种程度上也也和灭亡差不了多少,最后就是同出一脉的南宋续了一波。

    难不成真以为衣冠南渡是什么很好听的名声吗?

    真正让人拍案叫绝的,是雷厉风行、势如破竹地打回去、夺回失地,而不是龟缩在江南一隅。

    “说到底,还是因为他们想要太多,又不想去做些实事,只想享受而不‘劳作’,天底下哪里有这么好的事情。”

    所以说,在他们这些兢兢业业的人看来,北宋、宋徽宗最后败掉了自己的国家,是很正常、或者说理所当然的一件事。

    【但这些也只是宋廷‘内部’的麻烦,而在外面,还有金朝、辽朝虎视眈眈、蠢蠢欲动。

    一开始,辽朝才是宋廷和金朝的‘心腹大患’、共同大敌,所以他们也是想要联合抗辽的,在宋朝这边的视角,就是联金抗辽。

    或许会有人问,为什么要联合金朝,为什么不自己去打,最好把什么辽朝和金朝都给打败。

    ——其实这也是有着历史原因的。宋朝是一个很明显的重文轻武的朝代,从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开始,后面的皇帝都在致力于打压武将,为什么呢?很重要的一个点就是在唐朝末期时,处处是藩镇割据,军阀混乱,他们可以说是清楚地知道了武将权力过大会造成什么影响。

    但问题是,过分的打压就会造成失衡。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这也是因为他自己的打仗的才能便很是厉害,但越往后,皇帝们越是“文雅”,没有了才能出众的武将,也没有了皇帝的信任,于是就出现了“重文轻武”的极端现象。

    其实每个朝代都或多或少会有些“重文轻武”的现象,毕竟武将也还是在打天下的时候才是最为需要的,至于平时,还是文臣能吏更为有用。但宋朝的“偏向”是过于极端了。当然,这或许也有皇帝害怕武将们再来一次“黄袍加身”的因素在。

    好了,我们回归正题,总之,就是在各种因素交织下,宋朝或许不缺武将,但宋朝的武将缺少皇帝的信任,这就很难办了。】

    自从之前赵匡胤在议事的小殿内翻脸不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