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物和书籍的活动。以斯拉回到家后,立刻翻出自己的衣柜和书架,挑选出那些虽然有些旧但依然完好的衣物和书籍。他的妹妹米丽娅姆看到后,有些不舍地说:“哥哥,这些衣服我还很喜欢呢,书也没看完。”以斯拉耐心地对妹妹说:“米丽娅姆,我们很幸运能有这些东西,但有些孩子比我们更需要。想想我们拥有的已经很多了,分享一点给他们,他们会很开心的,而且我们也会收获快乐。”米丽娅姆听了哥哥的话,虽然还是有些舍不得,但最终还是点了点头,和以斯拉一起挑选物品。
捐赠那天,以斯拉抱着一大包衣物和书籍来到学校。看着同学们带来的各种捐赠品,他心中充满了温暖。在捐赠仪式上,老师表扬了以斯拉和其他积极参与的同学,称赞他们的奉献精神是犹太民族美德的体现。以斯拉的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他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奉献能带来如此美好的感觉。
然而,践行奉献精神的道路并非总是一帆风顺。有一次,以斯拉和几个小伙伴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看到一位老人在路边艰难地搬运着一些重物。以斯拉毫不犹豫地走上前去帮忙,其他小伙伴也纷纷跟上。可是,当他们好不容易把重物搬到老人家门口时,老人却连一句感谢的话都没有,只是冷漠地走进了屋子。小伙伴们都感到很委屈,觉得自己的好心没有得到回报。以斯拉虽然也有些失落,但他想起父亲说过的话,奉献不是为了得到回报。于是,他安慰小伙伴们说:“我们帮助老人是因为这是对的事情,不是为了让他感谢我们。我们已经做了一件好事,这就足够了。”小伙伴们听了以斯拉的话,心情渐渐平复,大家又开心地玩耍起来。
随着年龄的增长,以斯拉对奉献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他发现,奉献不仅仅是物质上的给予,更是精神上的支持和陪伴。在社区里,有一位名叫拉结的老奶奶,她的子女都在远方工作,很少有时间回来探望她。以斯拉经常去看望拉结奶奶,陪她聊天,给她讲学校里发生的趣事。拉结奶奶总是笑得合不拢嘴,她把以斯拉当成自己的亲孙子一样疼爱。有一次,拉结奶奶生病了,以斯拉主动帮忙照顾她,给她熬药、陪她去看医生。在以斯拉的悉心照料下,拉结奶奶的身体很快就康复了。拉结奶奶感激地对以斯拉说:“孩子,你就像一束光照进了我的生活,让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