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汴京城外的醉月山庄迎来了一场特别的文会。
山庄是欧阳修的别业,三进的庭院错落有致,园中种满了菊花。秋风拂过,花香四溢,与弥漫在空气中的墨香交织在一起。
华千机到达时,众多文人雅士已经齐聚松轩。欧阳修正与几位名士论诗,见他来了,立即起身相迎。
\"华医者来得正好!\"欧阳修笑道,\"我们正在讨论饮食与文道的关系。你最懂得食材之道,可要为我们解惑。\"
华千机刚要回答,忽见一个身着异域服饰的高大男子走了进来。此人相貌堂堂,手持一把胡琴,正是那位传说中的西域琴师。
\"这位是来自西域的慕容晓,\"欧阳修介绍道,\"不但精通音律,还懂得调配香料,是个难得的奇才。\"
慕容晓向众人拱手:\"久闻中原文人雅致,今日得见,果然名不虚传。\"
华千机注意到,当慕容晓说话时,他的左手食指不自觉地轻轻叩击胡琴,似乎在打着某种节拍。
\"慕容先生既通音律又懂香料,\"华千机开口道,\"不知可听说过"音香密录"?\"
此言一出,慕容晓的手指明显顿了一下,但很快恢复如常:\"略有耳闻。不过那都是些粗浅的伎俩,不值一提。\"
欧阳修似乎察觉到两人之间的火药味,赶紧岔开话题:\"今日我准备了几道特色小菜,还请诸位品评。\"
侍者端上菜品:有杭州醉蟹、洛阳水席、荆楚腊味等各地名点。每道菜都配有相应的诗文,说明其典故和特色。
\"这道醉蟹,\"欧阳修指着第一道菜说,\"用的是太湖蟹配以桂花酒,正应了李白"桂花浮玉蟹"的诗意。\"
众人纷纷称赞。华千机却注意到慕容晓在品尝时,总是先嗅一嗅菜品的香气,然后才下筷。这个细节让他越发警惕。
\"华医者,\"欧阳修突然问,\"你觉得饮食之道与文道可有共通之处?\"
华千机思索片刻:\"食材如同文字,烹饪如同作文。要想做出好菜,既要懂得食材的性质,也要讲究搭配的技巧。这不正与作文之道相通?\"
\"说得好!\"欧阳修击节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