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景定元年(1260年)初,忽必烈回师燕京经开封时遇刺重伤不治,蒙古军大乱屠开封城,三月蒙哥汗幼弟阿里不哥在哈尔和林继位蒙古大汗,因阿里不哥一贯反对忽必烈汉化政策,对汉地蒙汉军政人员素有不满,汉地官员多不从其汗命,于是汉地兵烽四起,六月忽必烈旧部拥戴忽必烈子真金于燕京为汗。
景定二年真金兵败被杀,大虞太祖高皇帝姚盛于洛阳起兵,以“尊奉宋帝,复汉疆土”为号,北地云集响应,介时蒙古东北诸王不尊阿里不哥,窝阔台汗国蠢蠢欲动,阿里不哥无暇顾及汉地,大虞得以席卷京兆、河南、山东等地,五年内尽收太原沧州至淮河地。
咸淳三年(1267年),宋帝欲收太祖兵权,逼迫愈甚。七月太祖不堪逼迫,本欲交出兵权南下,将军燕骥汇同众将,杀宋使,拥立太祖称帝。太祖遂于洛阳称帝,以姚姓为虞舜后,立国大虞,改元天盛。
天盛四年,蒙古汗阿里不哥与宋帝赵禥约合攻大虞,共分其地。阿里不哥亲率大军二十万自大同进逼太原,太祖与大将燕骥在太原与其对峙。宋帝命贾似道率兵三十万自襄阳北上,然贾似道胆小怯战,只在襄阳城纵情享乐,不思进兵,太祖命长子姚霸领兵监视。
正值阿里不哥与太祖对峙期间,钦察汗国与窝阔台汗国合谋叛阿里不哥,阿里不哥急欲北返,遂与太祖于太原城下立约,大虞尊大蒙古国为上国,予粮草五十万石,银二十万两为大汗军费,并岁供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约以互市。蒙古大汗赐大虞战马一万匹,牛两万头,羊五万只以示亲善。
阿里不哥退兵后,大虞分兵两路攻宋,太祖与皇长子姚霸攻襄阳,燕骥领兵攻金陵,天盛六年,燕骥兵围临安,宋帝赵禥出降,南方遂定。赵禥被封献国公,令居洛阳,天盛八年逝于洛阳,太祖令以天子礼葬于开封。
天盛九年,太祖依金蒙旧制,将除洛阳直隶外划为山东,河东,陕西,四川,湖广,江西,江浙七大行省,设行中书左右平章事处置行省军政事。
天盛十四年十月,蒙古大汗阿里不哥崩逝于哈尔和林,其四子争汗位,是年冬草原大雪,牲畜十不存一。
天盛十五年五月,大虞举三路大军攻蒙,太祖协皇五子姚思亲率大军出太原攻大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