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燕颂 > 第39章 平静的朝堂(1/5)
    当时隔两个多月,燕行云抵达辽西后的第二封捷报送到燕京的朝堂之上后,朝堂上的反应与第一次大不相同,前一次毕竟只是小打小闹的清剿了几百匪徒,而这一次则是实打实的攻下了敌方一城,虽然受限于兵力制约,只是下城劫掠,但这也是自燕维疆即位燕王以来难得的大胜,朝堂上以老相沈熙之为首的支持燕行云这位燕王嫡长子的大臣们自然对此次大胜大为吹捧,甚至想要以此向大虞朝廷报捷。

    但朝堂上并不全是吹捧之声,这些异样的声音并不全是秦弛一党,最先发难的反而是平日里也算是沈熙之一党的燕国行在户部尚书孙文韶,这位燕国重臣朝廷砥柱是大虞天盛五年的进士,是江南寒士,当时前宋尚在,但孙文韶深感宋廷腐朽,毅然从江南跑到了洛京参加了大虞的科举,当时大虞为了招揽天下人才,太祖下恩旨南方士子若有意来大虞为官,无须在大虞参加乡试获得举人身份,只要有宋廷的秀才功名即可参加大虞的会试。孙文韶虽只得了二甲,但在翰林院坐馆一年便被选为户部员外郎,天盛十五年大虞分三路北伐时,孙文韶负责为燕骥一路提供粮草军需,燕骥封王之后,孙文韶也留在了燕国担任户部左侍郎,祥嘉五年,年仅四十二岁便成了燕国的户部尚书,从此主政户部十余载。

    孙文韶显然不会对燕行云有什么成见,主要是燕行云这次所谓的大捷其实并无太多实际的收益,兴中军虽然劫掠的豪州城,但关外蒙人的城池并无太多财货,此次所获也不过抵了三军出动的军饷以及兴中军的犒赏,而且这之后肯定要面对蒙古人的报复,燕行云也在奏章里写明为防止蒙古人报复要加速建立各州卫军,问题就出在这里,燕国的军费开支本就不能自给自足,要靠大虞朝廷供给一半,但大虞朝廷只会给付在大虞兵部造册录名的野战边军,像辽西就只有五支边军能获得大虞朝廷给付的一半军饷,其余州县所招募守城的军士乡勇全部由燕国自己供养,燕行云想要建立的卫军无疑也需要燕国户部自掏腰包,但燕国的户部确实没有太多的余财供燕行云去折腾,所以他这个掌管燕国钱袋子的人自然要说话。

    只是这次燕行云毕竟算是打了个大胜仗,虽然并无太多斩获,但明面上该夸还得夸,而且孙文韶也算是老相一派之人,所以孙文韶也只能委婉的向燕维疆建议道:“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