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宸殿内,太子姚曦也意识到自己刚才画蛇添足让崔文皓抓住了话头,此刻的表情微微有些尴尬。不过父皇下了决断,姚曦也不会去争什么,毕竟姚曦为王謜说话不是因为他觉的王謜或者高丽有多么重要,他最后失口说出的话才真正展现了他内心的想法。
如大多数少年一般,这位年仅十四岁的大虞储君心中也十分向往金戈铁马的战场。但姚曦也知,以他的身份来说,此生注定与披坚执锐上阵杀敌无缘。
所以当听闻只比他大上三岁的燕行云,在关外以少胜多收服辽东的壮举,心中激荡,自然对这位未曾谋面的少年世子心生好感。加上李宗义是他的老师,受其影响,姚曦也是认同要拉拢燕藩,先着力对付宗藩的策略。对于崔文皓等一众文臣,姚曦的心中也觉着这群老夫子大概是读书读傻了,以现今朝廷所面对的形势,把燕藩推到对立面去绝无益处。
当然等到宗藩除了,燕藩自然也是要削的,但如果燕氏识时务,在朝廷对付宗藩的事情上立下功劳,将来也肯交出兵权,姚曦认为将来让燕氏保留一个封王虚名,让其与国同休也未尝不可。姚曦也不想落个刻薄寡恩,卸磨杀驴的名声,将来若是燕行云识时务,可以君臣相宜,也算是一段青史佳话。
所以姚曦才会顾虑朝廷撤换高丽王会引起燕王和燕行云的不满,对于姚曦来说,能够拉住燕藩才是最重要的,至于远在天边的高丽,则没有那么重要。
在如今姚思、姚曦两父子的心中,削藩才是头等大事,只能能摆平尾大不掉的几位藩王,莫说一个高丽,就算是关外的土地都丢了也不是什么大事。
曾经太祖姚盛在世时,曾想着复盛唐疆界,当时太祖北征之时,就曾计划着北征胜利之后,就发兵西南,收复云南大理。但随着太祖崩逝,大虞境内藩王并起,朝廷也就无暇顾及云南这个不毛之地了。
云南如今依旧由大理段氏掌管,前宋淳佑四年(1244年),大蒙古国出兵临关,远征大理,大理虽然战败但蒙古军因大汗窝阔台的死而退兵。但后来蒙哥汗继位后,忽必烈率军攻打大理,终于在前宋宝佑二年(1254年),大理王段兴智被俘,大理国亡。
段兴智被擒后,被送到北方蒙古汗廷,蒙哥汗施以怀柔,赐金符,令其归国,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