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薯片虽不甚昂贵,但薄利多销,亦有不小之收益。\"
\"再观泾阳县,如今焕然一新。听闻单是一季之税收,已抵昔日一年之税收。\"
\"此子仁善,与寻常商贾不同。于民生之事,做得甚好。\"
萧瑀因酒中仙而想起陆通,酒兴大发,对陆通之事侃侃而谈。
\"真乃少年英才,为何不入朝为官?\" 萧皇后询问道。
如此人才,岂不应在朝堂之上发挥更大之作用?
\"愚弟亦不明,泾阳县诸多政策皆陆通幕后指导,陛下亦给予最大支持。按理,陛下应欲泾阳伯入朝为官。\" 萧瑀言道。
杨政道在旁倾听,对陆通颇感兴趣。
只可惜杨政道不能离长安,否则他真欲往泾阳拜会陆通。
酒足饭饱之后,萧瑀遂与萧皇后告别。杨政道送萧瑀出府,萧家管家扶萧瑀上马车。
杨政道返回府内,萧皇后坐于凉亭之中,一侍女在旁伺候。
\"奶奶,夜深蚊虫多,何不进屋安歇?\" 杨政道至凉亭,为萧皇后捏肩,轻声言道。
\"政道啊,与奶奶实言,汝与崔家联系已有多久?\" 萧皇后缓缓开口,语气中透出不悦。
杨政道捏肩之手一顿,但很快又继续。
\"奶奶,孙儿不知您所指何事。孙儿仅为款待舅公,故前往崔家酒楼购酒而已。\" 杨政道并未承认与崔家有联系。
\"奶奶问你,是受人摆布之日子好,还是富贵平安好?\" 萧皇后见杨政道不认,亦未发作,转而问道。
\"自然是平安富贵为佳。\" 杨政道回答得爽快。
\"那你以为崔家能予你平安富贵乎?富贵,他们能予。但平安,他们未必能予。\" 萧皇后对杨政道说道。
如今,萧皇后与杨政道能存于世,归根结底,乃因李世民愿放其一马。
李世民或许会忌惮世家大族,但绝不至于畏惧。若非为安定民心、稳固天下,李世民岂会如此忍让?
如此马上天子,你说他仁慈?不过是权衡利弊之结果。
萧皇后恐杨政道萌生出不该有之念,此时此地此人,皆于他不利,非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