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三里穴,手三里穴、足临泣穴和尺泽穴10个穴位。
《素问·痿论》帝曰:”如夫子言可矣,论言治痿者,独取阳明何也?歧伯曰:阳明者,五藏六府之海,主闰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冲脉者,经脉之海也,主渗灌溪谷,与阳明合于宗筋。阴阳总宗筋之会,会于气街,而阳明为之长,皆属于带脉,而络于督脉。故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
所以治痿独取阳明是中医一直沿用的,为什么治治痿独取阳明呢?在中医理论中,痿证是指肢体筋脉弛缓,肌肉软弱无力,不能随意运动,甚至是行动比较迟缓的病证。而足阳明胃经与脾胃的健康密切相关,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脾胃功能失调,则会导致气血不足、筋脉失养,从而引发痿证。
所以叶青云取了足三里及同名经的手三里,因阳明经和太阴经的尺泽穴,其中还有一个原因,肺主治节、治节即治理调节,具体指的是肺辅助心脏治理调节全身气、血、津液及脏腑生理功能的作用。
带脉是指在中医经络系统中的一条经脉,也称为奇经八脉中的带脉,它具有约束各种纵行经脉的功能,叶青云选了足临泣,不会是因为足临泣在《医宗金鉴》中主治:中风手足举动难,筋拘挛,另外,足临泣与带脉相通。
所以选太溪穴,主要是属足太阴肾经,中医认为胃被称为“后天之本”和“气血生化之源”,而肾为先天之本,先天先后天相互资生,脾胃主运化,有赖于肾门之火温煦的作用,还有一层意思,就是脾主肌肉,肾主骨,中医视骨为身之支架,肉为骨之附属,两者相互依存。骨强则肉实,肉丰则骨健。骨肉的和谐关系,是维持人体形态与功能的基础。
叶青云嘱咐着表弟黄飞洪,让他缓缓地平躺沙发之上,叶青云将金针刺入了选中的穴位。紧接着,叶青云屏气凝神,施展补法的同时,开始调动体内阴阳二气,,顺着叶青云的意念在黄飞洪身体的各个穴位之间游走穿行。
“表弟,你现在手脚可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叶青云轻声问道。
黄飞洪微微皱起眉头,思索片刻后回答道:“哥,我现在感觉到我的两只手和两只脚都逐渐开始发热,不过……好像左脚的热度没有其他地方那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