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门客的诚意深受士人推崇。他不仅为门客提供衣食住行,还在生活上给予照顾,甚至对门客的家人也多有赡养。这种宽容大度的作风,使得天下士人纷纷投奔信陵君,魏国的声望也因此大大提升。
---
3 窃符救赵
信陵君一生中最为人称道的事迹,是他在赵国危难之际“窃符救赵”的壮举。
- 邯郸之围
公元前257年,秦军包围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向魏国求援。然而,魏安厘王因畏惧秦国的强大,迟迟不肯出兵。信陵君深知赵国灭亡后,魏国也将难逃秦国的威胁。因此,他决定亲自援救赵国。
- 窃符救赵的经过
信陵君通过门客侯嬴的计策,取得魏国将军晋鄙的兵符,夺取魏国军队的指挥权,率领魏军驰援赵国。他与赵军、楚军联手击败秦军,成功解除了邯郸之围。这一壮举不仅挽救了赵国,也使魏国暂时避免了秦国的直接威胁。
- 窃符救赵的意义
信陵君的举动被后世称为“以义救国”的典范。他在国家利益与个人安危之间选择了前者,凸显了他的仁义和担当。然而,这一行动也使他触怒了魏安厘王,为他晚年的失势埋下了隐患。
---
4 晚年的失势与悲凉
- 魏王的猜忌
窃符救赵后,信陵君威望大增,门下宾客众多,甚至超过了魏安厘王的影响力。魏安厘王因此对信陵君产生了猜忌,逐渐疏远他,并剥夺了他的实权。
- 魏国的衰败
在信陵君被疏远后,魏国缺乏有力的领导者,国力日益衰弱。秦国对魏国的威胁逐渐加剧,魏国失去了与其他诸侯抗衡的能力。
- 信陵君的去世
晚年的信陵君郁郁不得志,终日沉浸于饮酒和悲叹之中。他因长期失势、心情抑郁而去世,魏国失去了最后一位能与秦国抗衡的栋梁。
---
三、信陵君的性格与能力
---
1 礼贤下士的典范
信陵君以礼贤下士着称,他对门客不分贵贱,一视同仁。这种人格魅力使他赢得了天下士人的拥戴,也为魏国在战国后期争取了一定的政治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