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史记白话文版 > 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2/4)
的怂恿下选择与秦国结盟(即“连横”策略)。屈原的建议被楚怀王和朝中权贵视为多余,他的政治主张未被采纳。

    - 流放湘水

    在贵族排挤和谗言中伤下,屈原被免去官职,最终被流放至湖南湘水一带。在流放期间,他写下了大量忧国忧民的诗篇,例如《离骚》《九章》《天问》等。

    ---

    3 投汨罗江:爱国精神的至高体现

    楚怀王死后,楚国国势进一步衰落。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楚国几近亡国。屈原痛感自己的忠诚与远见未被采纳,眼看国家走向灭亡,他悲愤交加,在汨罗江投水自尽。

    - 屈原之死的意义

    屈原的殉国行为不仅是个人悲剧,更是战国士人阶层忠诚与理想的象征。他以死明志,表达了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对黑暗政治的深刻抗议。

    ---

    三、贾谊的生平事迹

    ---

    1 出身与早期仕途

    贾谊(公元前200—公元前168年),字长叔,洛阳人。他自幼聪慧,博览群书,尤其擅长《春秋》和儒家经典。因文章辞令出众,20岁时便被汉文帝提拔为博士,成为汉初政坛的一颗新星。

    - 汉初的政治背景

    贾谊生活的汉初,汉高祖刘邦刚刚建立汉朝,国家百废待兴,政治制度尚未完善。贾谊的改革主张,正是针对这一背景提出的。

    ---

    2 改革主张与遭遇贬谪

    贾谊在汉文帝时期提出了一系列政治改革建议,旨在加强中央集权、整顿吏治、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然而,由于过于年轻和锐意进取,他的主张触动了老臣集团的利益,最终被排挤出中央政坛。

    - 改革思想:强国之道

    贾谊提出的改革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强化中央集权,削弱诸侯王的权力;

    - 注重农业生产,减轻百姓负担;

    - 加强边防建设,防范匈奴入侵。

    这些主张虽然切中要害,但因其触及既得利益者而未被全面采纳。

    - 遭遇贬谪:长沙王太傅

    在朝中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