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从种田开始发家致富 > 第51章 佛教(1/9)
    “佛教有大乘、小乘之分。你知不知道,玄觉寺究竟是小乘佛寺,还是大乘佛寺?”

    浮迦潘以为裴行俭回答不了这问题,谁知裴行俭只略作思索,便很笃定地说:“是大乘佛寺。”

    浮迦潘相当惊讶:“你自称对佛教一无所知,这是谁告诉你的?”

    “就是你自己刚刚告诉我的。”

    原来,裴行俭心念电转,想起一件事。他因为不懂佛道,几乎从不跟他夫人库狄氏谈论这个,但是有一次他无意中提了一个词,惹得他夫人很不高兴。这个词,就是“小乘”。

    裴行俭一直记得这件事,也因此知道了“小乘”这个词的由来。

    佛教创始者乔达摩,称为佛陀。他是释迦族人,故而也称释迦牟尼,简称释尊。佛陀经历了出家、修行、成道、说法、入灭,以自己为明灯,向世人弘法。他传道四十五年所说的精深教法,并未随他涅盘而湮灭无闻,反而生机勃勃,流传逾广。

    此后,佛教教理与教团经几百年发展,分裂为上座部与大众部。上座部倡导“弟子的佛教、学习立场的佛教”,强调信众要出家,隐遁于僧院,过禁欲生活,专心修行,而不是走上街头救济他人。强调的是求自己解脱而非救度他人。

    大众部又称“大集结派”,“大众”意味着人数很多。大乘佛教的教理多诞生于大众部,他们轻视上座部,故而蔑称之为“小乘”,意思是局限的、卑下的教理。

    裴行俭问:“所以,上座部即是‘小乘佛教’,大众部乃是‘大乘佛教’?”

    浮迦潘不满意这种简单、粗暴的区分法,立刻说:“这种划分是很粗略的,并不可一概而论。譬如,在玄奘的《大唐西域记》中,将锡兰系上座部佛教称为‘大乘上座部’,而又将大众部系的说出世部称为‘小乘’,其中糅杂之处甚多。但是,如果追溯本源,大体意思正是这样。”

    裴行俭点了点头。库狄氏信仰的正是上座部佛教,因此在她眼里“小乘”这个词,是大众部的侮辱、构陷之词,听见了当然会不悦。裴行俭也由此而知,会主动提“小乘”的僧人,定然不会属于“小乘”教派。

    浮迦潘打算详细给裴行俭说明其中分别:“大乘佛教的立场,是自己研习佛法,更要教导他人。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