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从种田开始发家致富 > 第51章 佛教(2/9)
部还记得玄觉寺里那尊西域闻名的释迦菩萨像吗?释尊既然是佛陀,为何又会有‘释迦菩萨’的称谓?”

    这完全超出裴行俭了解范围,他立刻说“不知”。

    “大乘佛教最初称为‘菩萨乘’,在其教理之中,菩萨指的是‘相信自己能成为佛陀、有这种坚定信念’的人,因此,我们称呼释迦佛的前身、还未成为佛陀的乔达摩为释迦菩萨。菩萨已经具备了佛陀的能力,然而却不成佛,选择持续救度众生。大乘佛教追求的正是这种有信念成佛的菩萨修行,以利他为先,而唯因致力于利他,自己修行才得以完成。开始这个修行,要有誓死不变、百折不回的决心,如同披铠甲上战场的战士。大乘佛教不是静修的、僧院的佛教,而是救度的佛教。”

    裴行俭听完这番话,倒真是茅塞顿开。

    他当然不可能通过这三言两语就明白了什么佛教教理,但是,这令他突然理解了“雪山下王”的个性。

    鸠罗耶识作为一个自幼出家、专注译着的学者,为何会有如此激烈阴戾的战斗姿态?

    或许这些行为,在他眼里是披铠战斗,是救度众生吧?

    “原来如此。”裴行俭颇为赞叹地说,“贵寺是大乘佛寺,可这与这张袈裟、与‘雪山下王’,又有什么关联?”

    浮迦潘说起佛教教理与历史,兴奋异常,见裴行俭继续问他,更加知无不言了。“袈裟上每一个色块代表梵文‘一言’,这恐怕并不合适。梵文应该是有五十一言。且‘雪山下王’不仅精通梵文,还译过巴利文经书,巴利文音韵很少,远不够四十七。不过,四十七这个数字,倒的确与‘雪山下王’有几处关联。譬如,鸠罗耶识曾经翻译过大乘佛教经典之作《大宝积经》中的几卷,其中第四十七会称为《宝髻菩萨会》。这张袈裟,是不是暗喻这本经书呢?”

    “这本经书有名吗?对‘雪山下王’来说可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浮迦潘思忖了一会儿,摇了摇头。

    “那就颇有些牵强。”

    裴行俭望着这张色彩斑斓、图案复杂的袈裟,觉得闯入了一片诡谲茂密而森然幽暗的森林。他一直将色块看作是代表某种语言,是因为他始终认为,袈裟不只是代表一句切口,或者一个佛教教理、偈语,而是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