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从种田开始发家致富 > 第53章 大汉(3/9)
意味着兵员、马匹、粮草、铠甲全都整顿好了,几位将领、幕僚陆续来到这位副都护面前。

    安西大都护府的将领、兵员们对袁公瑜一向有令必遵,可他总是隐隐觉得,这些军人对他表面恭谨、暗中怠慢。安西军中,军官、士卒都来自四镇本地,他们会觉得袁公瑜是个不了解西域的外乡人,是很正常的。袁公瑜自己有时也难免认为,此地对他来说,永远是孤独辽阔的异乡。

    这也难怪,西域一些大官譬如西州都督崔怀旦,一心只想回中原。可是袁公瑜并不想回去,至少现在不想。他在长安甚至比在西域还要危险,他的仇敌可太多了。

    中原被贬到西域的一些高官显贵,会被看作是受残害的忠良,被百姓同情、爱戴。然而袁公瑜根本没有耿直忠良的名声,他甚至被视作奸佞。他们说他告密诬赖裴行俭,说他亲手逼死长孙无忌。

    袁公瑜也不知道,失去权势更令他痛苦,还是遭到如此诋毁更令他痛苦。或许这本就是一回事。在你官运亨通的时候,你肯定是个忠良。做最卑劣的事,说最好听的话,就能永远胜利。这些愤世嫉俗的念头毁灭了他从小被圣贤经义培养出的道德观,时常宛如利刃插进他的心,剜得鲜血淋漓。

    袁公瑜出生官宦世家,勤学经史,十九岁时调补文德长孙皇后挽郎,出仕后更获太宗皇帝赞许。他在刑部多年,一直做到大理寺丞,为武皇后驱驰,甚至当上了中书舍人,后来究竟是为什么被下狱,落到眼下地步?这些年他究竟错在哪里?这一切错误,都是从向武皇后告发裴行俭开始的吗?

    裴行俭……

    官员品级犹如宝塔,上一层永远压在下一层头上。安西副都护是从三品,吏部侍郎是正四品,在这虚假的象征中,他还压在裴行俭头上。然而,即便最无知的百姓,都能分辨虚假的象征和真实的权力。袁公瑜时常感到自己被轻慢,是因为人人都知道他在官场上落败了。权力就是一切,而在斗争中,他是失败者。

    袁公瑜向外望去,一墙之隔,四处弥漫着热浪与尘沙。

    幸而,武皇后还记得,当年裴行俭那句锥心刺骨的话——中宫易主,祸乱之始。

    此人得了兵权,武皇后还能睡得安稳吗?幸而,自己最后的提醒,总算还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