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但凡愿意投降,朝廷都有礼遇。可是如果拼死抗拒,就会遭到刑戮。都支很清楚这一点。”
“都支雄桀暴戾,为祸西域十余载,杀我唐人无数,吏部真的以为,他甘愿不战而降?”
阴海常与突厥人作战,言语痛切,可裴行俭还是说:“他有很大可能投降。”
裴行俭知道几个阿史那都支会投降的理由,不过此刻他并不打算告诉任何人。他只是用一种明锐笃定的目光望着众将,再次说:“他会投降。”
在这神情之下,众将都慢慢扭转了态度,似乎过往经历令他们不能不信任裴行俭,又似乎仅仅是被他的目光说服了。
裴行俭此次行军作战的策略,是将西突厥十部落分割成四块。
除去根本没有参战的斛瑟罗、忠节,另外三股力量,分别是已经被打败的苏禄、夷男、伏念;千泉的可汗;碎叶的李遮匐。按照裴行俭的设想与计划,这三股势力并不需要全靠战争解决。
裴行俭成功欺骗了可汗,科罗增援了苏禄,这些都使可汗的精锐骑兵四处奔走,兵力大为减损。眼下唐军有约一万二千人,数目相等的马匹,挟大胜余威,兵锋逼至牙帐。可汗听说最忠诚的部落首领全部被杀,一定恐慌已极。
而且,米野那至今也没有消息传来,或许她一切顺利,只是没能及时联络自己,但说到底,不能将宝全都押在她身上。裴行俭想要安然对付李遮匐,甚至主动奔袭碎叶。就不能在千泉苦战、血战,那会折损太多兵力。
劝降十姓可汗,唐军才能处于最有利的局面。
当然,要劝可汗投降唐人,难度可绝不亚于真正在战场上打败他,甚至危险还要更大。
都支纵横草原十多年,要其一朝承认失败,何其难哉!
裴行俭逼迫他投降,一旦惹得他雷霆暴怒,首当其冲便要残杀使者。这更可能激起突厥人同仇敌忾之心,杀来与唐军殊死搏斗。
因此,此举固然略有胜算,但也极其凶险。
眼下最大的问题,最重要的问题,只有一个——谁去劝降?
第一个站出来要求去见可汗的,居然是安盘陀。他刚被裴行俭任命为果毅都尉,想到自己大战时都躲在一旁,这会儿非常想立一个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