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脚步匆匆的往狗儿巷走,那乞儿便悄声跟在后头。
她们走后李二哥与媳妇忙进了典当行,“钱叔,就是刚才穿褐衣的妇人。”
典当行老板从柜台下取了个木盒,打开给他们看,“自己看吧,是不是这几样?”
原来那盒子里头不光是琴娘的银簪、银镯与银耳坠,还有其他八九样首饰,可见这汤秀才害人不浅。
李二嫂不动声色的问:“钱叔,就是这贼人偷了我家家当,不知这些东西多少银钱赎来?”
钱叔把盒子推给他们,“东西都是银饰,倒是好算,我和你爹是过命的交情了,说什么赎不赎的,刚才给了那妇人共十三两白银,你们照常给就罢了。”
李二嫂掏出一锭十两的银子并五个小银角给钱叔,“侄媳知道你们行当里的规矩,怎么也不能让叔你白忙活一场,您快收了。”
钱叔推辞几句收了银两,三人又客气了一番,李二哥两口子才出了门。
“天爷,总算了了事了。”
两口子放下了心,又等了会儿,刚才跟着汤娘子的乞儿跑了过来,三人挤在巷子里分赃。
“二哥,按你的吩咐没全掏来,十两银子给她留了一半。”
李二嫂惊呼,“十两?”
乞儿懵了,“是啊二嫂,十两,全是小银角子,要是整锭我就都给顺来了。”
李二哥苦笑着接过乞儿手里的五个小银角,扔给乞儿两个,“拿着买酒喝去。”
“诶,谢谢二哥,那我就走了。”乞儿接过银角走远。
李二嫂闷闷不乐的同自家男人抱怨,“这钱老头是越来越精了,前些年到咱家吃酒还抱着爹嚎哭呢,如今越发不成样子。”
李二哥道:“他家五个儿子,天天闹着分家,又是做这种行当的,也算是意料之中了。”
甭管怎么说,东拼西凑的李家的损失好歹是补回来了,他们将东西和银两带回来,一家子都是如释重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