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如今便是比以前大了两圈,院里也是不够摆流水席的。
摆宴的前一天屠夫就将猪都拉过来在村里的晒粮场宰杀好了。满哥一家关了镇上的买卖过来,宋二叔一家,族里的人再加上村里的人也都自发来帮忙。
宋亭舟家和宋六婶家院子里搭了二十多个临时用的灶台,大锅支了二十几个。
张小雨家住在村尾也搭了灶,两头炒菜,免得不好上菜。
膳堂里有一批妇人专门在里头蒸馒头,前一晚便发好了面,早上天不亮就开始蒸,都是白面蒸的大馒头,比成人拳头还大,小孩一个就能顶饱。
桌椅板凳碗筷都是村里人家借的,这也好说,家家户户连着,谁家门口都摆着自家的,从村口第一家的宋六婶家开始,一直摆到村委。
第一天先请外乡的来吃,不拘是哪里的,来了只要坐满一桌子就开始上菜,一轮上完再继续炖下一锅菜。
因为来的人太多,要是炒菜肯定是供不起的,便都弄得炖菜和凉拌菜。
白菜肉片炖豆腐、猪蹄炖黄豆、香油蒸猪血、酸菜炖脊骨、冬瓜炖排骨、茄子蒸大肉片、土豆炖五花肉、苋菜拌猪心、凉片猪肝、凉片猪肘子、胡瓜拌猪尾巴、豆芽拌猪皮……
道道都保证沾了油腥,请来的厨子炖到什么菜上什么菜,整体以炖菜为主,保证每桌四个炖菜两个凉拌菜不重复就行。
猪大肠和猪头都没空收拾,除了留出两个猪头供奉祖先和宋亭舟父亲,剩下都切下来给帮忙的人家分了。
巳时的时候,席面上已经基本都坐满了人,还有的坐不上桌在村口凑在一堆说话。
宋家的喜事,宋族长作为长辈便站出来说了几句体面话,村长则守在村口记录来的都是哪个村的什么人家,不是收钱的意思,只是大概记录下,好心里有个谱。
雪生和几个年轻人到村口放了爆竹,表示开席了,盆盆盛的满满登登油汪汪的菜一个个往桌子上端,颜色微黄但暄软的馒头一桌一筐,没了就添。
膳堂的孩子们自己还小呢,竟也跑出来给大人帮忙,兵荒马乱的大的去便去了,小的几个孟晚没让他们靠近灶台,免得绊倒烫到。
“你们坐这边的桌子上和常奶奶吃。”孟晚把他们带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