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水浒:开局买下梁山,造反不招安 > 第170章 学堂选址(2/3)
时事,提及姜齐的种种作为,有人有感而发,说姜齐姓姜,又在齐地发达,仿佛是商周之时的齐国君姜子牙复生一般!这说法一经传出,便在读书人中间迅速传开,“飞熊”之名,也渐渐在郓州叫响。

    “诸位,”姜齐目光扫过眼前这四十多位在当地名声尚可的书生,神色诚恳,缓缓开口,“不知在场有谁愿意为咱梁山出份力的?”

    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湖面,瞬间激起千层浪。

    书生们听闻此言,原本还带着些许好奇与忐忑的神情,刹那间凝固,紧接着,一个个脑袋像是被重负压下,纷纷低垂。他们心里跟明镜似的,虽说眼下生活窘迫,过得紧巴巴的,可每个人心底都还藏着一丝对科举高中的期盼。

    那是他们梦寐以求的青云之路,可一旦踏入梁山,卷入这草莽江湖,莫说往后的仕途没影了,就连一直珍视的清白名声,也会如同被墨汁浸染,再难洗净,之前的寒窗苦读,彻底付诸东流。

    一时间,现场陷入一片死寂,唯有偶尔传来的几声微风吹动衣角的簌簌声。

    然而,就在这压抑的氛围中,有五六个人像是下了极大决心,猛地抬起头,迈出步子站了出来。

    这几人彼此对视,目光交汇的瞬间,脸上不约而同地泛起一丝苦笑。

    姜齐看了一眼他们身上,衣服虽然整齐,可整体已经破旧不堪,打着大大小小的补丁,颜色也因多次浆洗变得黯淡。再看面容,蜡黄消瘦,颧骨高高突起,眼眶深陷,整个人形容枯槁,已经被生活压得脱了形,一看便知是在贫寒中挣扎许久的落魄之人。

    姜齐心中暗自叹了口气,满心无奈。看来真正可用的人才,终究还是得靠自己悉心培养。眼前这些书生,即便此刻点头加入梁山,以他们当下的观念和能力,非但不能为梁山添砖加瓦,反倒极有可能成为沉重的负担。

    长此以往,梁山说不定真会被他们拖得如同现在的大宋一般,毫无生气与希望。

    姜齐心里清楚,意识形态的问题,绝非小事,它关乎梁山未来的走向。

    早在李助、孔厚和朱武等人给自己定下规矩时,他就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潜在危机。

    在他们这种意识的操控下,梁山和自己,以后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