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轰炸,炮火覆盖,机枪扫射,日军立体式的攻击,让驻守在罗店周围的国军连连后退,无力抵挡。
在第一波攻击中,日军一部在新镇向驻扎的31旅发动猛攻,来势汹汹。双方兵对兵、将对将,展开了一番激战。
可随着战斗的持续,日军后续援兵跟上,将31旅的62团完全包围在了中间。国军33旅闻讯赶来,又在日军的身后实行了反包围。双方在极近的距离里面拔枪对射,打完一发子弹来不及换弹,就举着刺刀开始白刃战。敌方冲击,我方后退;我方冲击时,敌方后退。双方就这样反复冲杀,互进互退,达七八次之多,伤亡情况极其严重。
这样激烈的战况一直持续到了中午。33旅以66团为主力,由乐月浦向西攻击敌人的左侧翼,65团则向新镇转进,两面夹击,才终于将这股日军击退。但经此一战,31旅伤亡惨重,已经无力再继续战斗,与201旅相似,转而退居二线,和沈炼他们剩余的一个半连士兵退到了一起。
“好家伙,大哥、二哥,我听说今天早上前面打得着实激烈,跟咱们昨天的战斗有的一比。33旅66团的兄弟们和鬼子拼刺刀、打肉搏,敌我不分,扭成一团。现在,前方的战壕都被尸体堆满了。不过终于把鬼子打退,还缴获了不少枪支弹药,甚至是牛肉罐头。我过去瞅瞅,看看能不能给咱换回来几个尝尝鲜。”
沈括就像一个包打听的闲人,在这几个阵地之间来回乱窜,也不知道从哪儿打听的前线战况,说起来绘声绘色,就好像他亲身参加了一样。
或许只有沈炼知道,他所言非虚。罗店战场又被称为“血肉磨坊”,战斗的惨烈程度丝毫不亚于一战时欧洲的索姆河,根本就是用人命在往里填。
沈炼还知道,日军在吴淞和川沙口,今天还要登陆八千人的增援。这样打下去实在不是个办法,海岸线完全被人家控制着,又能够提供空中打击,而他们能做的,似乎只有拿人命来拼。由于那个光头校长执着于得到国际社会的援助,非要将重兵屯在淞沪,拒绝了军事顾问提议利用战略纵深拖垮日军的战术,这使得无数中华热血儿郎们血洒淞沪,变成了万千累累白骨中的一员。
“不行,我们不能这样坐以待毙,必须要行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