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侧一个紫袍老臣问着。
周宗笑道:“才从广陵搬迁至此,哪有婚配。”
“哈哈……严大人,还想为儿子谋个婚事不成。我家成文还也曾定亲呢。”韩熙载大笑道。
“周司徒这贺寿话听了一箩筐,今日小一辈人才济济,恰逢七月初七,理当各凭本事,且以七夕为题,写首词用以助兴。”
韩熙载依旧是兴致盎然说着。
换做其他朝代,特别是程朱理学大兴的宋朝!
这种事情长辈当堂说出来,定是极为不合时宜,但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却显得正常不过。
文风鼎盛的南唐!
最大热闹是皇帝李璟亲自和大臣们喝酒填词。
“时时作为歌诗,皆出入风骚”
描绘李璟与宠臣韩熙载、冯延巳等饮宴赋诗。
当时潇洒不羁南唐士族。
此时小一辈听到韩熙载此言,更是热闹的起哄着。
“且听我来一首!”
一锦络腮胡子的将领模样的汉子咳嗽一声吟诵道。
“七月七日鹊桥上,牛郎织女急慌慌,喜鹊搭桥脚打滑,一不小心掉河沟。”
“哈!哈!哈!”
众人哄堂大笑,哪来的粗鄙武夫。
不一会,又几名小辈公子。
纷纷显示才华,作诗写词,一时间热闹非凡。
但是从意境上还是有些差距,随着参与人员增加,厅堂中众人情绪高涨。
不一会站起一名短须男子集贤殿直学士徐锴。
饮一杯酒道:“我有一词《鹊桥仙》,趁今日之景,抒发胸臆。”
堂众人听徐锴作词,都是端坐而立,准备凝神细听。
徐锴、徐弦也是五代十国的文学名士。
现在年纪不大,但是文学造诣和声望与老一辈的韩熙载等人已是同级别。
李从嘉记忆中也知道,二徐兄弟也是广陵人,书香门第,从小刻苦读书。
留名后世最大成就是校勘《说文解字》,文学造诣深厚,留下的诗歌,杂文数百篇。
二人文学成就这个时代仅次于后主李煜。
此时二人地位不显,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