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城中,一茶馆内坐满了人,众人正议论纷纷。
“听闻那郡县制一来,咱们可没了主心骨,往后日子可咋过哟!”一老者摇头叹息道。
“就是,这秦法严苛,还不让咱自在,真不如从前。”一青年附和着,眼中满是迷茫与愤懑。
角落里,几个身着华服的贵族家仆对视一眼,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他们正是受主子指使,在此散播谣言,煽动人心。
然而,秦始皇的决心岂会被这些轻易动摇。他一方面派遣御史大夫前往各地监察,严惩造谣生事者与心怀不轨的旧贵族;另一方面,令各地官员广设乡学,向百姓阐释新政之利,宣扬大秦一统之伟业与未来之蓝图,以安民心。
为了让百姓切实感受到统一带来的好处,秦始皇还大力兴修水利,派水利官员李冰前往蜀地整治岷江。李冰率民众开山凿石、修筑堤坝,历经艰辛,终建成都江堰水利工程,使蜀地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粮食产量大增,百姓安居乐业,对朝廷的怨念渐渐消散,转而对新政有了更多的期许与支持。
在文化上,除了统一文字,秦始皇还鼓励学术交流与文化融合。咸阳城设立了太学,广纳四方学子,不论出身贵贱,只要有才学皆可入学受教,研习诸子百家经典与治国之术,为大秦培养各类人才,百家思想在交流碰撞中,逐渐形成一种以秦法为基、融合各家之长的新思潮,为帝国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随着郡县制的稳固推行,度量衡与文字的统一渐入正轨,大秦帝国的根基日益坚实。秦始皇又将目光投向了边疆,北方匈奴时常侵扰边境,劫掠百姓,为保大秦边疆安宁,他下令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套之地,并征调民夫修筑长城,将秦、赵、燕旧长城连接修缮,绵延万里,成为一道抵御外敌的坚固屏障,从此“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边疆百姓得以安心耕牧,大秦的威名远扬四方。
在南方,秦始皇遣军南征百越,历经苦战,征服百越之地,设桂林、象郡、南海三郡,将大秦的版图拓展至南海之滨。为加强对南方的控制与开发,他下令开凿灵渠,沟通长江与珠江水系,使中原与岭南的交通往来更为便捷,促进了两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大量中原百姓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