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死,这是世界在和我玩什么无聊的文字游戏吗?
虽说汉斯本来也不怎么喜欢弗朗茨·约瑟夫,毕竟也曾让他吃过苦头,可还没等他报复,弗朗茨·约瑟夫就迎来了这样的破灭结局,实在让人意想不到。
现在汉斯只觉得自己像是被命运玩弄了一般,真不知该作何表情。
“呼,算了,冷静下来。”
就算再怎么不甘心,事实也不会改变。
弗朗茨·约瑟夫的尸体已经冰冷,躺进了棺材里。
深呼吸,冷静分析接下来的对策吧。
首先,虽然事件的发展过程发生了变化——弗朗茨·约瑟夫去世,而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存活——但“萨拉热窝事件”最终仍然导致了奥匈帝国的愤怒,并没有改变其结果。
不,或者该说,情况甚至变得更加严重了。
“当初仅仅是皇储遇刺就已经引发了一场腥风血雨,而这次,死的可是统治帝国六十余年的皇帝。”
这不仅仅是皇帝之死,而是奥匈帝国的象征、支柱的崩塌。
奥匈帝国民众对塞尔维亚的愤怒与复仇之心,非但不会比弗朗茨·斐迪南夫妇遇刺时减弱,反而会愈加炽烈。
这一点从奥匈帝国的反应就能看出来——在原本的历史中,他们在决定是否开战上犹豫了许久,而如今,却已开始积极备战。
“即便新即位的弗朗茨·斐迪南大公是个倾向和平的温和派,在皇帝遇刺身亡的情况下,他也很难反对战争。”
更何况弗朗茨·斐迪南的身份,仅仅是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的“推定继承人”,并非正统的皇储。
这意味着他的合法性和他的侄子——奥匈帝国最后一任皇帝卡尔一世一样弱,甚至因为他的婚姻并未得到皇室完全认可,导致他在宫廷中的地位并不稳固。
并且正因弗朗茨·斐迪南过去对塞尔维亚的态度相对温和,如果此时他再反对战争,无疑又会严重削弱皇权威信。
在奥匈帝国,皇权威信的崩溃,就等同于帝国本身的瓦解。
毕竟这个国家,本质上是靠皇帝的权威来维系的。
“归根结底,我该做的事情并没有改变。”
既然奥匈帝国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