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陈平、周勃那样匡济时世的谋略,但我也不敢忘记自己的职责,一心想要为国家社稷效力。我怎能眼睁睁地看着国家走向衰败,而损害陛下的圣德呢?如今事出无奈,我只好进军声讨。希望陛下能够明察秋毫,速速斩杀刘隗,这样才能平息众人的愤怒,使皇室的威望得以恢复。只要刘隗的头颅在早上悬挂起来,我的军队在晚上就会撤退。昔日太甲不能遵循商汤的典章制度,导致国家陷入混乱,幸好他采纳了伊尹的建议,才使得殷道得以复兴。汉武帝雄才大略,却也被江充所迷惑,以至于父子相残,血流满地,最终他能够醒悟过来,才没有失去国家的根本。如今的事情,比那时更加严重。回想陛下当初坐镇扬州时,虚心对待士人,任用贤能,宽厚待人,深得众人拥护。所以君子们都尽心尽力,小人们也都竭尽全力。像我这样愚昧的人,也有幸能够参与朝廷的谋划,使得王业得以兴隆,国家得以更新。天下百姓都伸长脖子,盼望太平。可是自从陛下信任刘隗以来,刑罚失去公正,街头巷尾的人们都在议论,说国家就像即将灭亡的吴国一样。我听到这些话,感到惶恐不安,精神恍惚,心中悲痛万分,泣血不止。陛下应当保住祖宗的基业,重视国家的神器,仔细审查我前后所上的表文。为何要抛弃忠言,相信奸佞之人呢?这怎能不让人痛心疾首?希望陛下能够将我的表文公布于朝臣,让大家商议。我希望陛下能够尽快做出决断,让我的军队早日返回,不要让百姓们遭受不必要的骚扰,这样就能使四海安宁,社稷永固。我现在已经身披铠甲,待命出征,急切地盼望着陛下的答复。”
表文呈上之后,王敦便率领着水陆各军,从武昌出发。宣城内史沈充,本就是王敦的亲信,他回到吴兴原籍后,招募了许多徒众,起兵响应王敦。王敦到达芜湖后,任命沈充为大都督,督护东吴诸军事,又上表列举刁协的罪状,逼迫元帝将其诛杀。这一消息传到建康,顿时引起了轩然大波,整个京城都陷入了恐慌之中。
元帝接连收到王敦的逆表,知道他已经造反,不禁勃然大怒。他立刻飞召征西大将军戴渊、镇北将军刘隗,让他们火速返回京城,保卫京师。同时,元帝下诏声讨王敦,诏书大略说道:“王敦凭借着朕的宠信,竟敢肆意发动叛乱,就像当年伊尹想要囚禁太甲一样,这是可忍,孰不可忍!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