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折伤,肌肤失去光泽,荣卫焦枯,恐怕难以度过此生。我所听闻的养生之道也很浅薄,不足以宣扬。大宛山有一位青精先生,传言他已千岁,面色却如童子,步行一日能超过五百里,既能终年不食,也能一日进食九次,你们真的可以去请教他。”
采女问道:“敢问青精先生是何种仙人呢?”
彭祖回答:“他只是得道之人,并非仙人。仙人有的能耸身入云,无翅而飞;有的能驾龙乘云,登上天阶;有的能化为鸟兽,在青云中遨游;有的能潜行江海,翱翔于名山之间;有的食用元气,有的茹食芝草;有的出入人间却不被人察觉,有的隐匿身形让人无法看见。他们面生异骨,体有奇毛,大多喜好幽深偏僻之地,不与世俗之人交往。然而,这些仙人虽有不死之寿,却远离人情,摒弃荣乐,就如同雀化为蛤,雉化为蜃,失去了本真,守着异气。以我的愚见,并不希望如此。入道之人应当食用甘美之物,穿着轻丽之衣,通晓阴阳之事,身处官位。做到骨节坚强,颜色和泽,老而不衰,延年久视,长久地生活在世间。寒冷、温热、风湿不能伤害,鬼神众精不敢侵犯,五兵百虫无法近身,嗔怒、喜悦、诋毁、赞誉都不能成为负累,这才是最为可贵的。人禀受元气,即便不知方术,只要养护得当,通常也能活到一百二十岁。若达不到这个年龄,便是受到了伤害。稍微知晓一些养生之道,便可以活到二百四十岁。再进一步修炼,可活到四百八十岁。若能穷尽养生之理,便可以不死,只是成不了仙人罢了。养寿之道,不过是莫要伤害自己罢了。冬天温暖,夏天凉爽,不失四时之和,这是为了让身体舒适;拥有美色淑资,享受幽闲娱乐,却不被思欲所迷惑,这是为了通神;车服威仪,知足无求,这是为了专一志向;八音五色,用以愉悦视听,这是为了引导心灵。凡此种种,都是为了养寿,但若不能斟酌适宜,反而会加速祸患的到来。古代的至人,担心下等资质的人,不懂得这些事宜,陷入其中无法自拔,所以断绝了这些可能导致伤害的源头。因此有上士别床,中士异被的说法,服用百裹药物,不如独自安卧。五音会使人耳聋,五味会使人口味败坏。倘若能够节制宣扬,使其适宜恰当,抑扬通塞,便不会减损寿命,反而能从中受益。凡此之类,就如同水火,使用过度,反而会造成危害。若不知经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