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古代奇事录 > 第113章 忘川河与孟婆(2/4)
情仇所困扰,即便是死后,也难以放下生前的爱恨情仇时,心中便生出了怜悯之情。于是,她毅然舍弃了天界优渥舒适的生活,孤身一人来到了阴世冥界。她来到忘川河边的奈何桥,不分昼夜地熬制孟婆汤,希望能为冥界的阴魂造福,让他们忘却前世的痛苦,重新开始新的轮回。

    另一种在民间广为流传的说法是,孟婆就是孟姜女。孟姜女与丈夫新婚不久,便遭遇了秦始皇征用壮丁修建长城,她的丈夫也被抓走。此后,孟姜女日夜思念丈夫,盼望着他能早日归来。春去秋来,数年过去,却始终没有丈夫的音信。心急如焚的孟姜女决定亲自去寻找丈夫,她一路北上,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长城脚下。然而,等待她的却是丈夫劳累过度而亡的噩耗。悲痛万分的孟姜女对着长城日夜哭泣,她的哭声感天动地,就连长城都为之倒塌。上苍感念她对丈夫的深情,免去了她再次轮回的苦难,并传授给她一张神奇的方子,让她驻守在忘川的奈何桥,为转世的阴魂熬制能让人忘忧、忘情的孟婆汤。

    还有一种说法,孟婆生于汉代,自幼饱读儒家经典,长大后又研读各种佛家书籍。她每日诵佛念经,对过去不恋念,对未来也不畅想。她心怀慈悲,从不杀生,还经常劝诫人们吃素。八十多岁时,她已忘却自己的名字,只依稀记得自己姓孟。后来,她进入深山修行,最终得道成仙。当时,世人崇尚修行,知晓前世因果的人越来越多,天界担心天机泄露,便特命她作为幽冥的神,常年驻守忘川河畔,成为了后世传说中的孟婆。

    忘川河的传说与渊源

    忘川河的名称来源,与古代的信仰和文化紧密相连。一说它在山东泰安,源自神圣的泰山,蜿蜒流淌,穿越山东省泰安市区,将城市一分为二,因此得名“奈河” 。明末清初的学者顾炎武在《山东考古录·辨奈河》中明确记载:“其水在蒿里山之左,有桥跨之,曰奈河桥,世传人死魂不得过,而曰奈河。”在古代,泰山被视为人生死观念的中心。《后汉书·乌桓传》中提到:“如中国人死者,魂神归岱山也。”《许曼传》也记载:“自去少尝笃病,三年不愈,乃指泰山请命。”这些都表明古人认为死后魂魄会归往泰山。随着东汉末年佛教的传入,其地狱观念与泰山的生死信仰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奈河文化。在佛教译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