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蒲州距离此地不过一个时辰的路程,按照当前的情况,这是最好的安排。
广平王带领余部,继续前进,今晚是一定要过黄河的。
半个时辰之后,百余号人马来到黄河岸边。
秋天,日落后,黄河岸边一阵的湿冷。上游不远处,是一处急流,擂鼓般的涛声,就是从那里传来的。
白日里波澜壮阔的黄河,隐在黑夜里,只留下阵阵波涛拍岸,更加的让人敬畏。
码头上停靠着四五艘大船,码头旁边,是一座石头砌成的简易堡垒,里面传来几个粗豪的汉子划拳行酒的吆喝声,他们是守卫码头的士兵,同时,也是这里的船工。
因为位置险要,这里的渡头,一直是官家经营。
看着堡垒里的灯光,苦战了许久的人们,有一种从地狱深处向天空中仰望的感觉。
一个校尉冲过去,把几个守兵吆喝起来,只叫赶紧划船,把众人摆渡过去。
看得出,那校尉十分的老练,没有咋呼什么,更没有显摆什么大人物的身份。
广平王自己也十分的低调,混在人群中,跟着上了船。
几个船工汉子,因为酒兴被打扰了,又惧怕这校尉不是自己能招惹的,于是边奋力的摇着橹,一边隔着船,吆喝起了荤歌儿,借以抒发心中的怨闷。
他们的歌儿,十分的粗野,都是些小媳妇浪哥哥的内容,嗓音却十分的嘹亮高亢。
那歌声在黑沉沉、辽阔的黄河上飘荡盘旋,直冲入天际。
身心疲惫的人们,听着歌声,心中荡起欢喜,不由得跟着哼哼起来——就要回长安了!
半日的生死搏杀,鲜于燕累坏了,上了船,身心一阵舒坦,却更担心起郭暧的安危来。
说不定,他有更深的发现,还不方便露面吧!
广平王率领所剩不多的人马,渡过黄河,又前行了二十余里,在一处林间空地扎下营盘。
鲜于燕和另外三个沙陀人分在一个帐篷,几个人吃完饭,回到帐篷里,边嚼着肉干,边喝起了酒,是性子很烈的烧酒。
他们吃着喝着,用沙陀语不停的吹着牛,很快便忘记了白日里地狱般的情景,大家沉沉睡去。
十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