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的想法则截然相反。
他隐约间预感到北京城内的明军是个大麻烦。
没准这次清军要遭受不小的损失。
既然如此多尔衮自然是让他不喜的豪格和罗洛浑去冒险。
胜了最好,削弱明军的优先级自然大于满清内斗。
即使败了伤筋动骨的也不是他多尔衮,而是豪格和罗洛浑。
“摄政王此计真可谓是一箭双雕!”范文程躲在角落里给多尔衮竖了一个大拇指。
围点打援。
京杭大运河的终点通州城是被围的那个点。
北京城的明军是那个援兵。
豪格和罗洛浑负责打。
计谋不复杂,但是很好用。
十万五千明军龟缩在北京城内不出来未免太难看了。
一向好面子的崇祯皇帝大概率是丢不起这个脸。
史可法长于守城,野战稍显不足。
那么带兵救通州的大概率就是沈战。
面对豪格率领的三万清军主力沈战能不能活下来都是个大问题。
即使他能活下来也不会好受。
损兵折将加上满清这边的反间计,沈战大概率会死于狭隘的崇祯之手。
多尔衮为什么承诺杀了沈战就给豪格和罗洛浑记首功?
因为沈战值这个价儿!
满清高层都明白一个浅显的道理:
大明是大象,满清是蚂蚁。
一旦明朝出了一个名将,那么八旗军立刻就会遇上大麻烦。
不信你去看看历史上那些真实的例子。
毛文龙驻扎在皮岛,满清如鲠在喉。
努尔哈赤率大军攻伐蒙古。
结果后方传来战报说毛文龙在关外登陆了。
然后努尔哈赤二话不说带着大军就折返回去了。
为啥?
因为毛文龙是明朝的名将,最善水战和登陆偷袭。
努尔哈赤特别害怕被毛文龙给掏了后腚。
虽然战报上只提到了毛文龙登陆,再无其它字样。
努尔哈赤还是给足了重视,这就是名将对建奴的威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