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压她的势力。
一日早朝,一位老臣出列,高声道:“陛下,自古以来,后宫不得干政,这是祖宗定下的规矩。如今皇后频繁参与朝政,实在有违祖制,还望陛下三思啊!”
一时间,朝堂上议论纷纷,不少人都点头附和。
武则天却神色平静,不慌不忙地说道:“这位大人所言虽有道理,但如今陛下政务繁忙,臣妾只是不忍陛下如此操劳,略尽绵薄之力而已。况且,如今朝堂之上,内忧外患,若只拘泥于祖制,而不顾国家大事,岂不是因小失大?”
李治也开口道:“皇后协助朕处理政务,多有建树,并无不妥之处。诸位爱卿,还是将心思多放在国家大事上吧。”
武则天的这番话,有理有据,让那些反对者一时无言以对。但她心里清楚,这些人不会就此善罢甘休,自己的称帝之路,还长着呢。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治的身体每况愈下。而武则天在朝堂上的影响力却越来越大,她已经成为了实际上掌控朝政的人。
终于,李治驾崩,太子李显即位。然而,李显并没能在皇位上坐太久。李显试图提拔自己的岳父韦玄贞,想要以此来摆脱武则天的控制。这一举动触怒了武则天,她果断地废黜了李显,改立李旦为帝。但此时的李旦,也只是一个傀儡皇帝,真正的大权,依旧牢牢地掌握在武则天手中。
朝堂内外,对于武则天的专权议论纷纷。许多忠于李唐皇室的人,开始暗中谋划,试图推翻武则天的统治,恢复李唐的天下。
在扬州,徐敬业等人以“匡复庐陵王”为旗号,起兵反叛。一时间,天下震动。
“陛下,徐敬业等人在扬州起兵,打着恢复李唐的旗号,煽动了不少人追随他们,我们该如何应对?”一位大臣焦急地向武则天奏报。
武则天冷笑一声:“一群跳梁小丑而已。传朕旨意,派李孝逸率军平叛,务必将这些叛军一网打尽!”
在武则天的指挥下,李孝逸率领大军迅速出击。经过一番激战,徐敬业的叛军被彻底击败。这次叛乱的平定,让武则天的威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也让那些试图反抗她的人暂时收起了心思。
但武则天的目标,远不止于此。她的心中,有一个更为宏大的志向——称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