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历史的执笔者 > 第246章 从支教课堂走进靖康风云(2/2)
 “这时候,北方有个金国崛起了。”我在黑板上又画了个金国的位置,“金国的军队可厉害啦,他们一路南下,直逼北宋都城开封。”

    “那北宋的军队呢?为什么不抵抗呀?”有同学着急地问。“这就说到北宋军事制度的问题了。”我清了清嗓子,“北宋实行‘重文轻武’政策,武将权力小,打仗还得听不懂军事的文官指挥。而且兵将分离,平时士兵和将领都不熟悉,打起仗来哪有战斗力?”

    “就像一盘散沙!”一个小男孩大声说。“对,就是一盘散沙。”我笑着说,“金兵打来的时候,北宋军队根本挡不住。宋徽宗吓得赶紧把皇位传给儿子宋钦宗。可宋钦宗也是个胆小鬼,一会儿想打,一会儿想和,把事情全搞砸了。”

    “后来呢?”孩子们迫不及待地问。“后来,开封城被金兵攻破了。”我神色凝重地说,“金兵在城里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宋徽宗和宋钦宗也被俘虏了,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靖康之耻。”

    “太可恶了!”“北宋太窝囊了!”孩子们义愤填膺,教室里一片哗然。

    “靖康之变,标志着北宋灭亡。”我接着说,“这之后,中原大地陷入了一片混乱,百姓流离失所,经济文化遭到严重破坏。很多文人都写下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悲愤,比如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表面上是在说项羽,实际上是在讽刺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不思收复失地。”我给孩子们详细解释了诗词的含义,他们听得津津有味。

    讲完课,孩子们还围着我问个不停。“老师,北宋还有机会翻盘吗?”“要是岳飞早生几年,能不能救北宋?”看着他们充满好奇的眼神,我心中感慨万千。这些孩子虽然生活在偏远山区,可对历史的热爱一点也不比城里孩子少。

    那段支教的日子,让我对历史有了新的认识。历史不再是书本上枯燥的文字,而是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是先辈们的亲身经历。回到现实,看着眼前的论文,我不再迷茫。我要把靖康之变这段历史,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写出来,就像给孩子们讲课一样。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历史,记住它的惨痛教训,也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历史的魅力。我深吸一口气,手指在键盘上敲下了第一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