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网游动漫 > 新还珠格格之人儿归家 > 第116章 还京乐·其六(1/3)
    会宾楼里,座无虚席,会宾楼里原本的店小二忙得脚不沾地,有了漱芳斋一众的帮忙才好点。四大才子闲不住,一边端菜倒酒一边唱起了曲子。

    “来至在,黄草坡前见一个牧童,头戴着斗笠,身披着蓑衣,手拿着胡笛,口里吹的全是莲花落。”小蚊子在大堂里唱起了小曲子,引得众人纷纷拍手叫好。(京剧《小放牛》选段)

    小虫子拿着筷子筒站在大堂中间:“唱曲子,我小虫子金嗓子最好。苏三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在大街前。未曾开言我心好惨,过往的君子听我言。哪一位去往南京转,与我那三郎把信传,就说苏三把命断,来身做犬马我就当报还。”(京剧《苏三起解》选段)

    小虫子唱完,小桌子就迫不及待地接上:“今天咱们四大才子高兴,我小桌子不得不唱。外面书生样里面是贵人装,真叫我羞愧又惊慌。乌鸦怎能配凤凰,像他的衣裳一样不相当,不相当。”(黄梅戏《江山美人》选段)

    小凳子哒哒哒跑上来,清了清嗓子:“驸马爷近前看端详,上写着秦香莲三十二岁状告当朝驸马郎,欺君王瞒皇上,悔婚男儿招东床。将状纸押至在爷的大堂上,咬定了牙关你为哪桩。”(京剧《铡美案》选段)

    (明末清初,中国的戏曲就已有花雅之争,李斗的《扬州画舫录》写到“雅部即为昆山腔。花部即为京腔、梆子腔、罗罗腔、二黄调,谓之乱弹”。在故事设定的乾隆二十四年,京剧其实并没有形成,所以此时人们普遍接触的戏曲还多是昆曲或者乱弹。在乾隆五十五年,徽班三庆班第一次进京献艺,风头一时无两,成为京都第一名班。乾隆末嘉庆初,四喜、春台相继进京,到了道光初年,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并列为四大徽班;道光后期,戏庄演出,必徽班。所以最终“花雅之争”花部胜出,雅部式微,道光二十年至咸丰十年间(1840-1860),经徽戏、秦腔、汉调的合流,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了京剧。但因为作者没什么文化,不知道那时有哪些小曲子,而且我定的四大才子的人设也是不会唱昆曲,只会唱小曲子,所以就只能用一些京剧选段。轻喷。)

    “好!”

    “再来一曲!”

    食客纷纷叫好。

    尔康笑着看着他们:“这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