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开始有条不紊地处理各项国策。
在经济上,他下令鼓励商业发展,减免部分商税,在各地设立口岸,吸引四方商贾,促进物资流通,增加财政收入。
农业方面,推广新的耕种技术,开垦荒地,兴修水利,保障粮食供应。
吏治上,加大对贪污腐败的惩治力度,派遣监察御史巡视各地,整饬官场风气,选拔清正廉洁、有真才实学的官员。
灵启的每一项决策,都着眼于王朝的长远发展,力求让灵梦王朝受战争影响最小,在对外开战同时走向繁荣昌盛。
庆王被册立为太子后,本该是风光无限、荣耀加身,可他的内心却被阴霾笼罩,丝毫没有喜悦之情。
站在东宫那雕梁画栋的楼阁里,望着窗外繁华的宫城,他的眼神却满是落寞与忧虑。
“多墨……”
庆王喃喃自语,脑海中浮现出多墨的身影。
与多墨相比,他只觉自己渺小得如同杯水,对方却似浩渺大湖。
多墨背后的人脉与势力,简直强大到令他望尘莫及。
大将军灵休南征北战、威名赫赫,与李长青一同征战西域,两人关系莫逆,这二人在朝堂上振臂一呼,便能应者云集。
而灵休正是多墨的父亲,这份亲缘关系,让多墨在兵部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北衙府军的徐山鸣,手握重兵,是京畿防卫的关键人物,偏偏他还是灵墨的老丈人。
庆王想到此处,忍不住苦笑,自己这太子之位,在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网面前,实在是有些摇摇欲坠。
还有多墨妹夫江文瑜,如今高居大理寺卿之位,把控着司法大权。
在朝堂上也有着不小的话语权!
更让庆王无奈的是,内阁首辅竟也向着多墨,整个内阁几乎都成了多墨的囊中之物。
朝堂议事时,首辅总是偏袒多墨一方,提出的议案也多是有利于多墨及其党羽。
庆王在一旁,宛如局外人,空有太子之名,却难以施展拳脚。
“我到底有什么?父皇……太子?我这还是太子吗?”
庆王满心悲戚,不禁质问自己。
太子亲率营?黑骑军?这两支军队本应是他最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