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目前为止,被绑架的人员中,只有崔娴一个人成功逃脱出来。她提供的线索,自然更有说服力。此时听她说有一个猜测,民警同志也很重视。
崔娴之所以能做出分析,也是她得知几个失踪女知青所在安置点,以及失踪前后的活动范围。崔娴盯着地图许久之后,头脑中的想法渐渐成型。
这几个女知青失踪的地点,都靠近省边界,每个安置点都相隔有些距离,这些绑匪是流窜作案,如此一来他们所冒风险更低。
打一枪换个地方,现在消息传播速度没那么快,大家对失踪人员的找寻也需要时间,等后知后觉发现事情很严重要报警的时候,那群人早就远离绑架地了。
而且到目前为止,失踪人员都是知青,绑匪估计是知道,这些知青刚来此地,与知青点的人关系相处没那么亲近。可能回去晚了,或者是有一日不在知青点,也未必会起疑。
甚至有些知青,来了之后根本就无法适应这的生活,整天想办法如何能逃离这片黄土地的。每次单独出去散心、透气的时候,就给了绑匪可乘之机。
还有像是尚海知青这样,不知道彭丹红到底是失踪了,还是有可能去访友多日未归,对报案犹豫不决的,也会给绑匪更多逃脱时间。
不得不说,这些绑匪的确是很会揣摩人心。更是把形势分析的很透彻,要不然怎么会只绑架女知青,而鲜少去动本地的女孩子呢。
在作案之前,绑匪准备的也很充分呢。有同伙,有交通工具,比如马和骡子,最少有两匹。
有个拿着长烟枪,随时喷迷烟的人。另外一个人负责降低女知青的防备之心,而拿着迷烟的人,就伺机往她身边靠近,几口迷烟下去,恐怕就是个粗壮劳动力也会失去反抗的力气。
更何况是,初来此地,吃喝等还没完全适应的外地知青呢。
就连崔娴这样揣着防备心的人,也是防不胜防中招了。
等绑匪迷晕人之后,就把人给放到骡子或者是马背上。借着夜色掩饰,就算是遇到什么行人,伏在骡子背上的人都失去意识了,根本就发不出求救信号,自然也不会让人起疑。
然后绑匪等人,就往宁省走,崔娴估计他们在宁省肯定是有落脚点。要么就有一个交易点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