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扶唐 > 第一百一十九章:利益是块敲门砖(1/4)
    利益是打通一切关系的敲门砖。

    这个话题的背后蕴含着深刻的社会交往逻辑,在陌生人的社会里,想要用纯粹的感性联结,难以突破人际壁垒,利益天然具有明确性和可感知性,能够在正常的人际交往中快速建立起连接纽带。

    后世有句话说得很准确,人与人之间没有永久的朋友或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只要你能拿出具有足够吸引力的利益,任何人都会向你敞开友谊的大门,哪怕有着杀父夺妻之恨,也会在利益面前化干戈为玉帛,这也是人性最原始的趋利欲望。

    沈烈在极短的时间内改善了长芦的营商环境,不仅招来了外地客商,清池城内的不少商人也把铺子挪到了长芦县城,这让赵在礼看到了更多的机会。

    尤其在贩盐一事上,沈烈做的规模远超杜延平那时的小富即安,不仅销售量大,而且通路顺畅,东西南北都能走货,甚至跟契丹那边都建立买卖联系,这让他觉得很有合作的必要。

    不过,想要合作的前提必须要结识。

    沈烈到任后,赵在礼一直没能找到结识的机会,也不敢贸然去找,怕合作不成反丢了性命。

    偏巧,沈烈派冯道去清池城给刘守文送礼的时候,也给赵在礼捎去了一份,趁着这个机会,赵在礼私下里与沈烈见了面,建立起“交情”。

    作为合作的投名状,赵在礼向沈烈提出抢占盐泽的建议,而这个建议对于沈烈来说正中下怀,其实这也是他与赵在礼建立“交情”的主要原因。

    对此,两人达成共识,沈烈负责抢,赵在礼负责劝,劝刘守文不要出兵,劝刘守文割让盐泽,赵在礼得到的报酬就是分得两成盐泽的盐利,而且还可以跟着沈烈一起贩盐。

    这个利益丰厚,足以让赵在礼豁出命,所以那晚即便刘守文将匕首顶在他的喉咙上,他也要劝住刘守文放弃攻打长芦,也正是有了他的劝说,刘守文最终还是放弃了盐泽。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句话一点都没说错,嘴里的忠诚只是为心里的生意打掩护。

    这种情况并非只存在当下,后世也是如此,就像后世的一部电视剧里的台词所说,“那些当官的人,嘴里整天说的都是主义,其实心里藏的全都是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