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胤禛是在康熙帝百年后接过皇位,太后也不会多失态……可胤禛是在康熙帝还壮年的现在,做成了这样的事。
太后想了一夜,自那之后,也学着之前皇太后的模样,只当自己是尊菩萨。
至于什么争宫权、拉拔母家,或是替皇上选妃、敲打皇后……她觉得现在的日子还挺好的。
她又不是昏了头,以为成了太后,就能仗着身份指手画脚拿捏谁。
别说什么生母额娘了,那亲阿玛还在园子里关着呢。
莫说已经做了皇上的大儿子,就算是在当了皇后的侄女面前,她也端不起长辈和婆婆的架子。
太后看着十四的书信,心中既有担忧又有欣慰。
她只叠声叫着竹息,让她快收拾些衣裳鞋袜,再把库里几根人参鹿茸,防寒药材,各类补品装好……
想起内务府新送来了几匹缎子,让竹息都送去绣房,让她们按着十四和弘暘的身量裁两件斗篷出来。
等这些千里迢迢送到十四手里,天气转凉,正好他穿戴。
一件给弘暘送去,就算他现在什么都不缺,也是她这个玛姆的一片心意。
太后看着被她指使的团团转的宫人,太后笑着拨动佛珠。
她是当今太后,两个儿子兄弟和睦,膝下儿孙满堂,她还求什么呢。
阿弥陀佛。
--
宜修没空琢磨太后的心思,只交待寿康宫的份例翻倍。
就算翻倍,也只得一年黄金四十两、白银四千两,还不如一个郡王拿的年俸多……若是没翻倍,也就比贝子强些。
而且再怎么样,那也是胤禛的亲额娘,比起那些个有银子就花天酒地的宗室爷们,宜修觉得这银子还不如给太后呢。
宜修这段时间还把内务府的官员也小幅度调动了一番,康熙帝正是威严极重的时候,这会的内务府还不敢太贪。
宜修稍处理一番就是。
工部那边则是宜修看着胤禛办公多年,两人还时时商议,而且又是胤禛的班底,宜修只要把之前暗处的人,类似戴梓那种,转明安排一番就是了。
人大都爱名利,戴梓是痴迷火器,可谁不想光明正大接受赞扬,光耀门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