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了。
这隆科多也不知是不是看在德妃的面上,帮着四阿哥坐上了皇位,然后没过几年,就被四阿哥找借口干掉了。
其实这为老父亲找回尊严也没错,关键是他让当了太后的德妃亲自拿了毒酒去给隆科多……
前头靠着太后拉拢隆科多登上皇位,现在他完全可以正大光明杀了隆科多,然而四阿哥非要诛德妃的心。
说到康熙,我真希望康熙能在四十七年的时候,把皇位传给太子就好了,后面就不会发生那么多事,康熙也能避免后面那么多事了。”
康熙帝已经顾不上其他,他的确是在乎名声,可也害怕权力旁落。
而且这个时候,本就因为天镜和二圣的出现民心不稳,还有德妃和隆科多的私事在前,若是这时他这个皇帝再得个昏聩的评价……
“康熙前期毫无疑问是个明君,他精力旺盛,也不排斥西洋学科,勤政还有扩大版图,政事上除了对汉人的态度令人诟病,也是有很多实打实的功绩。
但这仅限于前期,后期康熙朝的毛病十分明显,就是夺嫡之乱,和朝臣贪腐,以及康熙的怠政。
康熙为了平衡朝堂,从立太子开始,一直到去世,朝堂上都有两个热门的夺嫡皇子。
可以这么说,当时参与夺嫡的皇子是整个清朝最后的辉煌时刻了,他们简直是耗尽了清朝的国运,所以后面登基的皇帝一代不如一代。
毕竟从清朝入关到亡国,总共也只有十位皇帝。
说远了,那些皇子个个才干不凡,都是举国之力培养出来的,可最后全都折在了党争里,最后除了十三阿哥都没有好下场。
这些原本都是一起长大的兄弟,更甚至四阿哥和十四阿哥还是亲兄弟,最后闹到这个地步,其中康熙要占很大一部分原因。
而且他还特别嘴毒。
康熙对太子有多重视大家都知道,我就挑两条说说,他在面对朝堂和私下是怎么对太子的。
太子出阁时,康熙带他出席大宴,类似元旦或者皇帝千秋这样的节日,皇子大臣们除了要向康熙三跪九叩,还要向太子行两跪六叩。
私下里呢,康熙出门巡幸都要太子寄两件穿过的衣服给他,说是想念太子的时候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