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科技革命,从1984开始 > 第345章 isdn 与 dsl 的技术对比(1/4)
    伍坚平条理清晰地说道:“部长,综合业务数字网它最大的特点是能将语音、数据、图像等多种业务综合在一个网络中传输,实现了端到端的数字连接。而计算机网络,主要侧重于计算机之间的数据通信与资源共享。”

    “从应用场景来讲,isdn 在传统通信业务如电话通信上有优势,能提供更稳定清晰的语音通话,并且在一些对实时性要求高的小规模数据传输场景,像简单的文件传输、低分辨率图像传输等方面也能发挥作用。”

    “但在我看来,计算机网络的扩展性更强,随着技术发展,它能承载海量数据,适应复杂多样的应用,像大型企业的数据中心互联、新兴的网络应用开发等,这些是 isdn 较难企及的。”

    一旁的秦奕微微点头,接着补充道:“部长,确实如此。isdn 相比计算机网络,劣势也较为明显,它的带宽相对有限,在面对如后续益增长的大数据量传输需求时,比如高清视频会议、大规模文件下载等,就显得力不从心。”

    “而且 isdn 的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对于网络覆盖范围的扩展也面临诸多限制。从长远发展来看,计算机网络凭借其强大的开放性和不断升级的技术,更能满足未来通信与信息交互的多样化需求……”

    根据他前世的经验,在国际上,isdn 技术于 1980 年代在欧美瀛等发达国家商用,可即便是率先研发相关技术的发达国家,他们也直到 1993 年才正式通过国际电信联盟发布 isdn 全球标准。

    国内方面,科研机构从 1980 年代末开始对其跟踪研究,在 1992 年开始由邮电部主导启动 isdn 技术试验,在京城、魔都等城市进行小规模试点。

    经过了几年的试验之后,一直到 1996 年,国内才将 isdn 通过一线通业务为企业用户提供服务,与此同时,1993 年启动的 “三金工程”,也将 isdn 作为数据传输载体。

    可尽管有国家大力推广,但在 2000 年 isdn 发展的巅峰时期,全国用户数量也仅有 50 万,并且这 50 万用户全部集中在大中城市。

    随后,isdn 受到新兴的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也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