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会继续进行,大臣们围绕着如何处置奸臣及其党羽展开了更为细致且激烈的讨论。
首先发言的是刑部尚书,他向前一步,表情严肃,声音洪亮地说道:“陛下,奸臣通敌叛国,此乃十恶不赦之罪,其核心党羽也参与其中,罪无可恕。依臣之见,对于奸臣本人,当凌迟处死,以儆效尤;其核心党羽,皆应斩首示众,并且抄没家产,让他们为自己的叛国行径付出最为惨痛的代价。只有如此重刑,方能彰显我朝律法的威严,让心怀不轨之人不敢再有非分之想。”
此言一出,不少大臣纷纷点头,觉得对于如此严重的叛国罪行,确实需要施以极刑才能平民愤、正国法。然而,礼部尚书却持有不同意见。他微微皱眉,双手抱拳说道:“陛下,刑部尚书所言虽有道理,但凌迟之刑过于残忍,恐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议论,影响朝廷在百姓心中的仁德形象。臣以为,对于奸臣,赐死即可,这样既能惩处其罪行,又能体现陛下的仁慈。至于其核心党羽,可改为绞刑,同样抄没家产,如此既能维护律法尊严,又能稍显宽容。”
两位尚书的观点引发了朝堂上的一阵热议,大臣们分成了两派,各执一词,争论不休。支持刑部尚书观点的大臣们认为,奸臣及其党羽的行为严重危害国家,只有最严酷的刑罚才能让他们为自己的罪行付出足够的代价,才能震慑其他潜在的叛国者。而赞同礼部尚书观点的大臣则强调,朝廷应以仁德治天下,过于残忍的刑罚可能会让百姓觉得朝廷过于严苛,不利于民心所向。
这时,一直沉默的吏部尚书站了出来,他清了清嗓子,说道:“陛下,诸位大人。我认为在讨论刑罚之前,首先要明确界定奸臣的核心党羽范围。我们不能仅凭现有的证据就仓促下结论,以免误判,牵连无辜。应当再次对所有涉及此案的人员进行详细审查,根据他们在整个叛国阴谋中的实际参与程度和所起作用,来确定是否属于核心党羽,然后再针对性地制定刑罚。”
吏部尚书的话让朝堂上的争论暂时平息了下来,大臣们纷纷觉得此言有理。皇帝微微点头,说道:“吏部尚书所言甚是。慕容瑾,你负责此次调查,对于哪些人属于核心党羽,想必心中已有判断,你且说说。”
慕容瑾出列,躬身说道:“陛下,经过这段时间的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