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错过了谢渊和张明芳的婚礼,元初赶上了李志祥的。
这家伙娶的是自己的高中同学,新娘名叫王海燕,她的父母都是海市化工厂的职工,70年高中毕业的时候,凭借双职工福利进入化工厂工作,躲过了下乡。现在,她妹妹毕业了,找不到工作,同样面临下乡的问题,王海燕就想着把工作让给她妹,她到结婚年龄了,可以嫁人。
这年头差不多都是这样,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王海燕和妹妹感情好,愿意主动相让。
当然了,前提是她能找到合适的人结婚。如果找不到合适的,那也不能牺牲自己去成全妹妹。
王海燕同志想来想去想到了她的高中同学李志祥,一打听,有工作、没结婚,正合适。她主动找到李志祥,问他愿不愿意和自己结为革命伴侣。
巧了不是?李志祥这家伙对人家也有好感,忙不迭的就答应了。
李家是个开明人家,只看重新娘子的人品,有没有工作倒是次要的。李志祥有工作,养活自己的对象还是没问题的。老两口多少也能帮衬着点。
年轻人你情我愿,做家长的也不反对。事情就好办了。
赶时间,一切从简。
1973年7月底,李志祥和王海燕领证结婚,也在厂里转了一圈,唱了红歌宣了誓,元初笑得嘴都快合不上了。
这个流程听起来好像很尴尬的样子,但是参与其中,作为起哄架秧子,那还是挺快乐的。
张明芳问她:“你怎么比新郎和新娘子还高兴呢?”
谢渊说道:“何止啊,她比老李两口子还高兴呢!”
元初说:“我为我的同事开启了幸福人生的新篇章而高兴嘛。”
绝不是看热闹看高兴了。
张庆斌问她:“你以后找对象的话,想找个什么样的?”
元初说道:“我暂时不想找对象,后面想不想找还不确定,如果,万一,我是说万一,我想找的话,那我肯定要找个高大威猛英俊的。”
张厂长脑子里快速把动力机厂的职工们过了一遍,心想,完了,没一个符合条件的。
他跟元初说:“那你可得精挑细选,高标准严要求。你自己这么有本事,找对象就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