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起的,他原来只有一个小名,叫林狗娃。
林长智敢打敢拼,不光于指挥方面颇有天赋,亲自参加战斗也是悍不畏死的状态,他因此颇受组织器重,升迁也非常快。抗战全面爆发的时候,二十出头的林长智已经是一位副团长了。
也是在那一年,只有18岁的谢余嘉参军了。她和林长智完全不同,谢家家境良好,哪怕是战争爆发之后,谢家经过短暂的颠沛流离,很快转移到了比较安全的地方,没有出现人员伤亡。
但是谢余嘉却不满意这样躲躲藏藏的生活,她的爱国热情被激发,立志要尽自己的一份力,把鬼子赶出去。
谢余嘉向父母透露了自己想要从军的意愿,遭到谢父谢母的强烈反对,但是谢余嘉并未因此而退却,她留书出走了。
“国难当头,我必不能苟且偷生!哪怕战死沙场,亦死而无憾!”
谢余嘉在部队里邂逅了林长智,她为他的勇猛机智所折服,他亦为她大家闺秀的温婉贵气而倾倒,俩人在热心人的撮合之下结为夫妻。
当时,组织上有政策,一旦结了婚,妻子就要留在后方,不能再随部队转移了,但是林长智却顶住压力,走到哪儿都带着谢余嘉,就连他的上级领导都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当然,谢余嘉也不单纯是随军家属,她担任了教导秘书的工作,给了不怎么通文墨的林长智很大的帮助。
俩人互相扶持着向前走,抗战胜利了,内战也胜利了。
林长智成了一位副司令员,调到京城军区任职,谢余嘉以团级干部身份转业到地方,在商业系统工作。
一切都安定下来了,新的问题出现了。
谢余嘉是一位事业型女性,她的很多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觉得自己对丈夫和孩子有所亏欠,其实以林长智的身份,组织上有给他们安排服务人员,饮食起居都是没问题的。
但是谢余嘉觉得服务人员到底不是家人,所以,她把自己的父母和小妹接到了身边,让他们代她照顾林长智和孩子们。
这个时候,已经是1952年。
谢父谢母很高兴,他们和长女分离多年,思念得很,接到谢余嘉的信便忙不迭的答应了。
但是谢家老幺谢元初并不是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