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中的沧溟剑寒光一闪,如同一道闪电般钉穿了棺椁。
“以此为桩,固堤!”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在这混乱的洪灾现场,他的命令如同洪钟般响彻四周。众人先是一愣,随后纷纷反应过来,看着那被钉在水中的棺木,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但此时,洪水肆虐,加固堤坝才是当务之急,于是众人在短暂的犹豫后,开始按照李云轩的命令行动起来,将沙袋等物围绕着棺木堆积,试图以此来加固摇摇欲坠的堤坝。而那具棺木,就这样成为了抵御洪水的一道特殊“桩柱”,见证着这场天灾背后的贪婪与正义的较量。
洪水如猛兽般肆虐,原本坚固的堤坝在其冲击下摇摇欲坠。李云轩当机立断,目光冷峻地扫视着县城,最终落在了那几座奢华至极的贪官宅邸上。他大手一挥,声音如洪钟般响彻四周:“拆贪官宅邸,取梁木固堤!”命令一下,众人迅速行动起来。那些曾经象征着贪官奢靡的宅邸,在这一刻,成为了拯救县城的希望之源。一根根粗壮的梁木被拆下,运往堤坝之处,在众人的努力下,加固着那岌岌可危的防线。
与此同时,为了转移那些被困的灾民,李云轩又果断下令:“征商船三十艘,转运灾民!”一时间,县城的码头热闹非凡,三十艘商船整齐排列,商人们虽有些不舍,但在大灾面前,也纷纷伸出援手。灾民们在官兵的组织下,有序地登上商船,朝着安全的地方转移。每一艘商船都承载着生的希望,在浑浊的洪水中缓缓前行。
第三日:随着灾民数量的不断增加,粮食供应变得愈发紧张。无奈之下,李云轩决定开龙王庙的粮仓。然而,就在开仓放粮之时,却引发了一场冲突。一些胥吏竟敢克扣粥粮,中饱私囊。看着灾民们饥饿的面容和愤怒的眼神,李云轩怒不可遏。他大步走到那些胥吏面前,眼神如利刃般射向他们,而后猛地抽出腰间的佩剑。在众人的注视下,他当众腰斩了那几个克扣粥粮的胥吏。鲜血溅落在地上,染红了那原本就满是泥泞的土地。这一举动,震慑了在场的所有人,也让灾民们看到了李云轩治理水患、严惩贪官污吏的决心。
第五日:虎跳峡处,大量的泥沙淤积,使得水流不畅,洪水无法顺利排泄,给县城带来了巨大的威胁。李云轩深知,若不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所做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