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楚京都,自从前线大胜传来之后,京城百姓无不震奋。
现在有一种趋势突然兴起,谈论南楚国策,特别是谈南楚的下一个目标。
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士大夫,或者是南楚学子,无论男女,皆对南楚的未来有无限憧憬。
甚至有人,意见不合,还发生了肢体冲突。
朝臣之中,有人联名上奏,应下旨杜绝此类现象,不准谈论国事。
慢慢的,越来越多的官员,开始上奏。
这一日大殿之上,有人奏报,
“陛下!南楚京都,无论是酒楼,还是春楼。无论是士大夫,还是平民百姓,皆妄义国事。今日已发展成相互攻击,甚至拳脚相向。如果再不防,将发生械斗。那国将不国,南楚危矣!”
大司马贾仁马上出列,并说道,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只堵不疏,可酿大错。只有国强民富,引导正确。更能激发南楚百姓对国家的认可,更能让百姓以南楚百姓为荣。”
双方辩论,各有各的道理。而端坐在皇位上的宁皇,思讨着两全之法。
此事可大,也可小。对南楚有利也有弊,要做的是如何取舍。
早一段时间,她就和大司马商讨过。
但是,依旧有局限性。
所以决定再听听大家的建议,并且相互辩论。
“柳院长,你有何高见?”
柳临渊是宁皇请过来,这样的问题,他很是擅长。
“百姓之言,可以众口铄金 ,也可以积毁销骨。可见言语的厉害。特别是一些敌人,借言攻击陛下,和那些保家卫国的将士。那将会寒了陛下之心,更寒了那些为国捐躯将士的心。这些,我们不得不防。”
柳临渊又说道,
“更有甚者,包藏祸心,以己之私,攻击大司马的攻革之策。那南楚的根基将不复存在。然而,如果只是一味的堵住百姓之口。那百姓之气,积于心中。一旦有一日暴发,将如山洪一般,摧毁一切。”
所有在殿人,皱起了眉头。
他们懂,可是眼前之事,只有用雷霆手段对付。其余,让后人的智慧去解决。
停顿了一下,柳临渊再次开口道,